2024美國總統大選跨平台協同群與境外勢力資訊操作的年度分析

執行摘要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觀察了美國大選為期一年的協同資訊操作(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有多項證據顯示存在俄羅斯、中國等境外勢力干預的跡象:  

  1. 協同群(troll groups)的敘事和策略經常與俄羅斯、中國的官方媒體一致;  
  2. 協同群塑造候選人與俄羅斯勾結的形象,傳播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美國都會被威權政權控制的印象,進一步極化美國政治,加劇社會分裂。我們發現,協同群的主要策略是指控川普和賀錦麗皆與俄羅斯勾結、批評美國的經濟與外交政策,並利用邊境與非法移民等議題削弱選民對兩黨的信任。  
  3. 除了操作美國內政,協同群也操作了北約協防、歐盟課徵中國電動車關稅、美中關係等國際議題,試圖削弱西方民主聯盟的夥伴關係,並將中國塑造為遭受西方打壓的受害者。  

我們也發現了跨平台協同操作的跡象,其中 YouTube@72、Facebook@70033、TikTok@144 和 X@10946 在此次美國大選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在川普獲刑事豁免權、遭遇槍擊案、與馬斯克在 X 平台進行直播訪談,以及邊境與非法移民等關鍵議題中,YouTube@72 的協同聲量佔 YouTube 總體協同活動的 20% 以上,Facebook@70033 和 TikTok@144 的協同聲量則分別佔其平台總體的 17% 和 13%。儘管 X@10946 的平均協同聲量僅為 2%,但在多數關鍵議題中仍位居該平台的首位協同群。這四個協同群在各自平台的協同活動中始終名列前茅,是主要的協同群(main troll groups)。相比之下,微博(Weibo)的協同操作則由多個協同帳號組成、共同運作。

首先,我們發現主要協同群與俄羅斯及中國等境外勢力有明顯的呼應證據:  

  1. X@10946 在2024年2月配合俄羅斯官媒的報導,操作川普表態降低對北約協防的承諾,試圖破壞民主聯盟內的信任。該協同群扭曲川普的言論,強調其無視北約利益並塑造親俄形象,以削弱北約的凝聚力。  
  2. 微博協同群經常作為中國官媒的傳聲筒,例如在2024年6月針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關稅的議題,聲稱美國因害怕中國電動車的崛起而加劇中歐矛盾,並將中國經濟困境外部化,塑造中國為美中競爭中的受害者。此外,微博協同群還將美國大選描繪為一場「內戰」,聲稱無論誰當選,美國都將走向衰落。  
  3. YouTube@72 呼應微博協同群的策略,批評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政策,聲稱關稅將轉嫁給美國人民並圖利企業,並操作美國利用歐盟對抗中國的論述,強調歐美消費者成為美中競爭的犧牲品。  
  4. Facebook@70033 在2024年2月聚焦川普提議對中國加徵關稅的議題,批評川普的商業利益與中國有關,突顯其反中立場的虛偽。該協同群還比較非裔美國人失業率,聲稱拜登政府的表現優於川普時期,藉此攻擊川普的經濟領導能力。  
  5. TikTok@144 則呼應俄羅斯官媒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批評,指責美國將資源優先分配給烏克蘭、以色列與台灣,卻忽視南部邊境與非法移民問題,試圖塑造美國政府重視外交勝於內政的負面形象。  

其次,我們歸納了主要協同群參與的關鍵議題與操作手法:  

  1. 主要協同群於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間的操作,集中於川普的豁免權爭議以及拜登的健康狀況。隨著7月川普槍擊事件的發生,協同敘事顯著轉向,從批評最高法院對川普豁免權的裁決,轉向推動擁槍議題並渲染川普自導自演與深層政府(Deep State)主導槍擊等陰謀論。  
  2. 在8月,主要協同群炒作「華茲(Tim Walz)成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的議題,散播猶太人控制美國政壇的陰謀論,並透過「川普與馬斯克在X直播訪談」的議題,暗示訪談前遭遇的網路攻擊是來自德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並藉此宣傳中國資安防範的即時性。  
  3. 9月,主要協同群進一步操作境外勢力介入的議題,YouTube@72、Facebook@70033 和 TikTok@144 將川普與賀錦麗描繪為與俄羅斯勾結的形象,而X@10946 則試圖淡化俄羅斯干預大選的擔憂,微博@2526 則同時採用前述兩種策略。  
  4. 10月,主要協同群的操作重心轉向內政,討論候選人的健康狀況、非法移民、颶風災害應對、富人圖利等議題。11月大選結束後,微博的操作明顯增加,散播美國社會日益分裂與衰退無可避免的敘事。  

除了上述主要協同群外,我們進一步發現,YouTube@72002 和 X@3778 在過去一年與俄羅斯和中國有明顯聯繫。他們積極參與烏俄戰爭、以巴衝突等國際議題的討論,透過批評烏克蘭、以色列和北約來削弱西方民主價值,並明確表達對威權政權的支持,顯示出協同群與境外勢力共同進行資訊操作的跡象。

完整報告請下載:One Year Cross-Platform Analysis of Troll Activities and Foreign Influence in 2024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24年9月美國總統大選協同操作與境外勢力的跨平台分析

關鍵發現

2024年9月1日至9月30日,Taiwan AI Labs 的分析顯示,YouTube @72、Facebook @70033、Twitter @10946、TikTok @144 和 Weibo @2526 是各平台上最活躍的協同群(troll groups),他們都與境外勢力有所關聯,尤其是俄羅斯。這些協同群採用了與俄羅斯和中國官媒一致的策略,試圖淡化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威脅,同時將川普和賀錦麗塑造為「通俄」的負面形象。協同群主要目標是讓選民相信無論誰當選,威權國家的干預都是無法避免的,旨在削弱美國選舉制度的公信力,進而侵蝕選民對民主和總體政治環境的信任。

此外,我們也發現 Twitter @10946 操縱了川普可能放棄協防北約成員國的議題,協同群試圖激起對民主聯盟分裂及國際安全威脅的恐懼。與此同時,YouTube @72 和 Weibo @2526 則操縱了美國和歐盟對中國關稅的話題,試圖引發中產階級對美國政府的不滿。值得注意的是,Weibo 一直是中國大內宣的主要平台,因此協同群如此操作便是意圖將中國的內部經濟問題外部化,企圖轉移外界對中國經濟持續衰退的關注。

執行摘要

2024年9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Taiwan AI Labs 觀察了125個議題及695篇與美國總統選舉相關的媒體報導。其中,有89篇報導(占比12.81%)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官方媒體有關。在參與選舉討論的15,760個協同群帳戶中,這些帳戶共發表了500,224條社群媒體評論,其中6.11%(30,562條)與協同群有關。我們觀察到9月協同聲量最高、累計協同聲量約56%、且涉及境外勢力介入的三個主要議題,分別為:

  1. 普丁聲稱他更支持賀錦麗而非川普(約23%協同聲量)
  2. 美國指控俄羅斯官媒 RT 干涉2024年總統大選(約12%協同聲量)
  3. 川普在總統辯論中發表移民吃寵物的言論(約15%協同聲量)

在這些事件中,我們首先觀察到台灣時間9月11日的總統辯論中,當川普發表了「移民吃貓吃狗」的言論後,Facebook、Twitter相關貼文的影響力迅速上升,顯示出該事件在短時間內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傳播。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Twitter 貼文的影響力明顯下降,相比之下,Facebook 貼文的影響力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這樣的差異彰顯了事件初期存在強烈的社群反應,但隨著時間流逝,Twitter 上的相關討論受到了壓制,Facebook 上的相關討論則穩定持續了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我們針對俄羅斯與中國官媒進行分析,歸納出官媒的三個主要策略,分別是:將川普和賀錦麗塑造為「通俄」的形象、淡化境外勢力介入的威脅,以及批評美國對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稅政策。我們進一步分析 YouTube、Facebook、Twitter、TikTok 以及 Weibo 的協同群策略,發現五個平台上各自聲量最高、與俄羅斯和中國官媒的策略相呼應、且過往也曾操作他國事務的主要協同群,分別是 YouTube @72、Facebook @70033、Twitter @10946、TikTok @144以及Weibo @2526,發現他們皆與境外勢力有關。以下是這五個主要協同群呼應官媒的操作手法。

YouTube @72 同時攻擊川普和賀錦麗,將他們塑造成被普丁控制的傀儡。他們諷刺共和黨僅是被俄羅斯利益的棋子,並稱若川普當選普丁將接管美國。賀錦麗則被譏諷普丁表態支持她是因為她軟弱無知、批評她無法勝任總統,同時稱她是俄羅斯的間諜。此外,YouTube @72 在今年6月曾操作歐盟對中國課徵電動車關稅的事件,強調這些關稅並不會對中國造成傷害,反而會對歐洲本土消費者帶來負面影響。

Facebook @70033 除了放大普丁支持賀錦麗、川普對此感到不滿的論述,也聲稱普丁表態支持賀錦麗的原因是出於美國若被女性領導人領導將變得虛弱,不僅暗諷賀錦麗不是適合的總統人選,也將她塑造為受普丁欽賴的通俄形象。

Twitter @10946 集中攻擊賀錦麗陣營,並試圖淡化俄羅斯干預本次大選的擔憂,除了將其嘲諷為「民主黨的騙局」來譏諷民主黨只能再次使用俄羅斯干預的劇本試圖操弄選民,也操作拜登家族與中國企關關係密切的「杭特拜登筆電郵件門」爭議,將選民的注意力從俄羅斯干預大選轉向民主黨「通中」的形象。此外,Twitter @10946 在今年2月曾操作川普威脅不協防北約成員國的議題,強化川普是普丁魁儡、是民主叛徒的形象,並渲染川普可能拋棄北約、助長俄羅斯在歐洲勢力等擔憂與威脅。

TikTok @144 集中攻擊川普陣營,稱川普是被普丁控制的腐敗騙子與民主叛徒,並譏笑川他在辯論中聲稱移民吃貓吃狗是荒誕的,也諷刺他不敢與沒有脫序言論的賀錦麗進行第二次辯論。

Weibo @2526 運用諷刺手法淡化對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擔憂,並放大普丁對賀錦麗的支持,直指賀錦麗「通俄」,同時強調川普「通俄門」的爭議尚未明朗,吹捧普丁既支持賀錦麗又支持川普的雙面手法不僅混淆美國選民,也讓現任拜登政府腦羞成怒。此外,Weibo @2526 也操作了關稅議題,稱川普和拜登的關稅政策不會影響中國,反而會傷害美國本土消費者,尤其是超過美國人口半數的中產階級家庭。

完整報告請下載:Cross-Platform Analysis of Troll Activities and Foreign Influence in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September 2024

削弱信任:協同團體的資訊操作如何在動盪的7月侵蝕美國民主

執行摘要

從2024年7月1日至7月31日,Taiwan AI Labs觀察到與美國總統選舉相關的333個戰場和3,072篇媒體報導。在這些數據中,304篇媒體報導(占9.9%)與中國的官媒有關。從14,060個被識別的協同帳號中,有22,176個帳號活躍於與美國總統選舉相關的討論中。整體社群聲量達到381,233,其中22,176(占5.82%)與協同活動有關。

我們觀察近半操作聲量的協同戰場,並依據7月初至月底的時間順序歸納出四個主要的戰場:

  1. 川普封口費案與豁免權爭議
  2. 川普槍擊事件
  3. 民主黨初選動態:呼籲拜登退選、賀錦麗獲提名支持
  4. 拜登退選與賀錦麗參選

我們發現前三個戰場的操作聲量累計為21.42%,Facebook #70033 和 Tiktok #144 是聲量最高的協同團體,主要關注川普封口費案、豁免權、川普槍擊事件以及拜登退選等議題。第四個戰場的聲量獨佔22.32%,顯示在拜登退選與賀錦麗參選議題上的操作力道顯著增強,主要的操作團體有Twitter #10946、YouTube #72 和 Weibo #2497 分別在各自平台中聲量最高,凸顯7月21日拜登宣布退選後,跨平台協同操作更為明顯。

依據操作聲量的排序,我們選定了不同平台高聲量的Facebook#70033、Tiktok#144、Twitter#10946、YouTube #72 和 Weibo #2497 為7月美國大選最具代表性的跨平台協同團體。總體而言,這些協同團體一致的操作是透過批評民主黨和共和黨來削弱政府的合法性與權威,但在論述上有所不同,因平台特性而異。例如,Facebook #70033 同時批評共和黨和民主黨,企圖削弱選民對政府的信任;而 Tiktok #144 偽裝成拜登的支持者,刻意塑造其支持者的負面形象;Twitter #10946 對兩大黨都持批判態度,透過攻擊兩黨關鍵政治人物來削弱政府的合法性,並加強選民對現有政治體制的不信任;YouTube #72 則更為極端,集中批評川普與共和黨,激化社會對立。Weibo #2497 則專注於貶低美國的選舉制度,凸顯中國內宣重點。

在「川普封口費案與豁免權爭議」的戰場中,Facebook #70033 對最高法院的厭惡表露無遺,暗示這個曾被視為民主基石的機構正逐漸成為威脅國家穩定的工具。他們警告川普正走向獨裁之路,將他與中國、俄羅斯以及恐怖主義相提並論。同時,拜登也未能幸免於批評,他們指責他利用豁免權,凌駕於法律之上。在「川普槍擊事件」的戰場上,他們質疑川普自導自演,認為這場暴力事件與Deep State的陰謀論之中,並暗示民主黨可能密謀刺殺川普。在「民主黨初選動態」的戰場中,他們揭露了民主黨內部的深刻分歧,對川普的攻擊更是變本加厲,將他描繪成戀童癖偏執狂、種族主義者、甚至是法西斯獨裁者,並暗示他與Deep State有著不可告人的聯繫。

在「川普封口費案與豁免權爭議」的戰場中,Tiktok #144 抨擊最高法院延遲對川普封口費案的判決,指控這是為川普的獨裁鋪路,甚至將他形容為恐怖分子的首領。在「川普槍擊事件」的戰場中,他們暗示川普接受了普丁的賄賂,自編自導了一場槍擊案且目的是吸引媒體目光,並用「內戰」、「擁槍」、「謀殺」等激進言論將川普與政治暴力緊緊相連。在「民主黨初選動態」的戰場中,他們全力支持拜登,斥責那些要求拜登退選的民主黨內部人士,稱他們正在摧毀民主黨和整個美國的民主,並質疑未報導川普罪行的主流媒體的公信力。最後,在「賀錦麗參選」的戰場中,Tiktok #144 表達了對賀錦麗即將面臨的性別和種族歧視的深切擔憂,暗示賀錦麗未來遭遇的挑戰將更加險惡。

Twitter #10946 的立場與Facebook #70033相似,主要抨擊兩大黨的關鍵政治人物。他們對民主黨持有負面的看法,認為投給民主黨的人是笨蛋,並將民主黨貼上「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的標籤。同時,他們也不滿川普和共和黨,認為川普是普丁的傀儡,毫無價值觀和道德底線,並對其行為表示警惕。整體而言,Twitter #10946 的立場是對兩黨都持批判態度,對美國政治的現狀感到失望,並不認同任何一方。

YouTube #72 的評論則是充滿了對川普的負面批評,除了以情緒化的言論指責川普是「瘋子」、「叛徒」,也認為川普不利於非裔美國人和整個美國社會。他們指控川普逃避與賀錦麗辯論,是個懦夫,並對川普的支持者和主流媒體持負面看法,稱 MAGA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大勢已去,並將FOX新聞視為仇恨的傳播者以及莫斯科的喉舌。最後,他們呼籲選民支持民主黨,投票給賀錦麗和她的副手華茲。

總體而言,協同團體7月的操作目標是透過操縱和扭曲有關美國總統大選的議題,以削弱選民對美國政府、司法體系和候選人的信任。他們利用陰謀論、散播極端資訊、轉移焦點及激化對立,進一步加劇社會與政治的極化與不穩定,並挑起選民對整個美國政治體制的不滿。此外,川普槍擊案後,協同團體的論述變得更加極端,從質疑最高法院轉向質疑美國社會治安與鼓吹擁槍,並出現質疑政府合法性的陰謀論。我們也觀察到,協同團體針對槍枝議題的操作從6月21日最高法院維持禁止家暴者擁槍的法律後延續至7月,並在Facebook、Tiktok和Twitter持續進行跨平台的操作,代表槍枝議題是協同團體介入美國大選的關鍵議題,值得持續追蹤。

最後,我們也觀察到7月27日川普與賀錦麗雙雙展開競選活動並互相攻擊後,協同團體的操作聲量急劇上升數倍,川普也於7月29日表示可能在9月與賀錦麗辯論,預示了8月協同團體操作的關鍵戰場之一將是川普與賀錦麗的競爭關係。

完整報告請下載:Undermining Trust_ How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Eroded American Democracy during the Turbulent July of 2024

2024年8月美國總統大選協同團體跨平台活動的綜合分析

執行摘要

2024年8月1日至8月31日,Taiwan AI Labs 在美國總統大選的議題上,觀察到了114個議題和6,196篇的媒體報導,其中30篇報導(0.48%)出自中國與俄羅斯官方媒體。在社群平台方面,我們觀察到YouTube、Facebook、Twitter、TikTok與Weibo等五個社群平台上,共有697,721則留言與美國大選相關,其中69,681則留言(9.9%)由30,059個協同帳號主導操作。

以下是我們觀察到協同操作聲量最高的三個主議題,累計約佔的63%的協同聲量:

  1. 華茲(Tim Walz)正式成為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副總統候選人後,川普(Donald Trump)提議在9月增加兩場辯論;
  2. 馬斯克(Elon Musk)與川普在 Twitter(現稱 X)進行對談直播;
  3. 民主黨大會後,賀錦麗與華茲接受 CNN 記者巴希(Dana Bash)的專訪。

我們深入分析不同平台的協同團體後,觀察到YouTube #72、Facebook #70033、Twitter #10946、TikTok #144 以及Weibo #2562分別是各自平台上操作聲量最高的協同團體,且他們的共同目標都是挑起美國社會分裂與種族對立、放大兩黨候選人的負面政策與作為,並加深選民對美國民主與選舉制度的不信任。

另一方面,我們也觀察到中國官媒、俄羅斯官媒等境外勢力與協同團體一致的操作策略。俄羅斯官媒主要透過選擇性引述候選人的言論、報導未經查證的資訊來破壞選民對兩黨候選人的信任。中國官媒則傾向於強調自己的成功與美國的失敗來推動反美情緒並塑造自身的正面形象。這些境外勢力的操作,都是意圖在全球輿論戰中占據主導地位,並進一步削弱受眾對西方民主制度的信任。

YouTube #72是YouTube平台上操作聲量最高的協同團體,他們的操作策略主要是削弱川普的形象,將他描繪成種族主義者與排外者,並指控川普計劃作弊,意圖質疑美國選舉過程的合法性、侵蝕對美國民主的信任。

然而,YouTube平台的總體協同操作策略則是削弱賀錦麗的形象和聲譽。他們將賀錦麗與犯罪集團聯繫,損害她的公信力;同時,藉由種族和性別議題質疑她的身份合法性和領導能力。協同團體也誇大了賀錦麗與拜登的邊境政策問題,指責其導致非法移民湧入和暴力犯罪增加,並批評她未曾實地視察邊境,以此質疑她在邊境議題上的誠信。

上述分別針對川普和賀錦麗雙重操作的策略,與俄羅斯官媒的操作策略一致,兩家官媒分別放大了川普和賀錦麗陣營的問題,意圖強調兩位候選人的對立,以此激化美國社會的分裂以及選民對美國政治的不信任。

俄羅斯官媒塔斯社(TASS)引述了川普單方面對賀錦麗「無能」的批評;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T)則報導了賀錦麗對川普和馬斯克的指控,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T)報導稱,賀錦麗的競選團隊在訪談期間發出了一封募款電郵,要求支持者捐款25美元以回應「川普和馬斯克的謊言」,並指出賀錦麗在信中提到「馬斯克利用其龐大的財富和影響力試圖控制我們的民主,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團隊的爪牙。」 然而經我們查證後,發現主流媒體並未報導電郵事件。值得注意的是,RT於9月17日被Meta禁止使用旗下平台,理由是RT在網路上行使詐欺手段,這顯示RT的報導涉及資訊操作與干預外國政治。

Facebook #70033是Facebook平台上操作聲量最高的協同團體,他們的操作策略是對美國整體政治的攻擊。他們將川普描繪為威脅民主的獨裁者,同時將賀錦麗描繪成軟弱且推行有害政策(如開放邊境政策)的候選人。協同團體也攻擊馬斯克,將他與川普捆綁在一起,指責他們共同破壞了美國的選舉制度,且都對勞工階級不友善。

與此同時,Facebook平台的總體協同策略主要集中於削弱川普的形象,強調他損害勞工階級利益,渲染他與馬斯克的富人背景,批評他們只顧自身利益,忽視勞工和中產階級,並指控川普出賣自由世界的盟友、威脅國家安全,以此激發選民對他的懷疑和不信任。

Twitter #10946是Twitter平台上操作聲量最高的協同團體,他們的操作策略帶有反猶太和反政府的情緒,透過將川普和馬斯克描繪成民主和社會價值的威脅來加劇社會分裂,並使用法西斯主義的指控進行操作。他們也指責賀錦麗與猶太利益集團勾結,藉此破壞賀錦麗的個人形象和選民對美國選舉制度的信任。

而Twitter平台的總體協同策略則集中於利用種族和宗教議題來加劇社會極化,約有34%的留言涉及「猶太」相關詞彙,顯示Twitter成為放大種族議題的主要平台。協同團體試圖將民主黨的政策與種族、宗教問題掛鉤以削弱選民對民主黨的信任,並促使選民質疑副總統候選人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川普與馬斯克專訪的議題中,Twitter的總體協同策略與中國官媒的操作策略相呼應。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專訪因為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 DDoS attack)而延遲了40分鐘舉行,協同團體便藉機稱讚馬斯克應對這場攻擊的智慧與領導能力,試圖將Twitter塑造為公正的社群平台。《環球時報》則指出,發動攻擊的伺服器來自德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試圖分化美國與歐洲民主夥伴之間的關係。我們也發現,協同團體的策略也類似於今年年初俄羅斯指控烏克蘭與西方國家是莫斯科恐怖攻擊背後的元凶,都是試圖削弱西方民主國家的聲譽和形象。

此外,《環球時報》也藉機強化中國在網路安全領域負責任的國際形象,稱中國大型網路安全公司XLab利用大規模威脅感知系統迅速偵測到此次DDoS攻擊。《外交政策》曾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以來,中國官方在Twitter上的協同活動比其他社群平台更活躍, 而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華茲對中國不友善的形象,也成為了中國協同操作的目標,呼應了「Twitter協同團體試圖削弱選民對民主黨信任」的策略。

TikTok #144是TikTok平台上操作聲量最高的協同團體,他們的操作策略主要是將川普描繪成與俄羅斯等威權政權結盟的叛徒。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協同團體沒有直接批評賀錦麗,但其實是透過塑造「賀錦麗盲目支持者」的手法來醜化她本人及其支持者的形象。

而TikTok平台的總體協同操作策略也與TikTok #144相似,主要是削弱川普的公眾形象,並強化對賀錦麗和華茲的支持。約有16%的留言使用露骨的辱罵來攻擊川普和其副手范斯(J.D. Vance),符合資訊操作5D策略中的分化(Divide)手法。 另一方面,有42%的留言支持或讚揚賀錦麗和華茲,且有32%的留言使用了代表民主黨的「💙」表情符號來強化情感訴求。此外,我們也觀察到有90%的留言集中在8月7日午夜至8月8日午夜發布,顯示出協同團體在特定時段內集中操作、最大化其影響力的特性。

Weibo #2562是Weibo平台上操作聲量最高的協同團體,他們的操作策略主要涉及反美和反猶太情緒,將美國描繪成以民主為幌子、剝削美國人民與其他國家的帝國主義勢力,並暗示美國政壇被猶太族群掌控。

而Weibo平台的總體協同操作策略主要有兩個層面。首先,協同將美國選舉比喻為「內戰」,加劇了選民對兩大政黨對立的認知。協同對賀錦麗的攻擊則從「小三上位」的角度切入,利用性別偏見質疑女性政治領袖的能力,並散播猶太人控制美國的言論。其次,Weibo協同團體也將中國經濟問題外部化,強調美國害怕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並批評美國對中國的惡性競爭與打壓。

上述協同策略也與中國官媒的操作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首先,《参考消息》的報導強調了美國在地緣政治競爭中的劣勢,並批評其試圖與中國「脫鉤」的供應鏈策略失敗,可見中國官媒同樣致力於反美敘事,因而與Weibo協同團體的操作策略相輔相成。

其次,香港官媒《大公報》於今年5月指出,猶太裔只在美國總人口數中佔比2%,卻大量躋身政壇、金融和媒體界,暗示猶太裔操控美國政府以及美國主流媒體受到猶太集團控制。此外,該官媒也指出拜登長期接受親以色列遊說集團的捐贈,因此無底線地支持以色列、無視以軍在加薩地區濫殺平民的現象。我們也觀察到,在《大公報》發布新聞後,其他香港官媒《點新聞》、《超越新聞網》也先後報導了相關新聞。事實上,中國官媒《新華網》、《國際在線》與《觀察者網》都曾在去年11月至今年年初報導猶太人勢力龐大、猶太人控制美國等內容,加拿大華人新聞兼論壇《加拿大家園》更直指美國深層政府(Deep State)就是由美國的猶太勢力組成。

上述報導顯示了香港與中國官媒、海外華人論壇之間存在著高度協同的傳播策略,藉由多家媒體發表類似觀點的手法加強敘事的可信度,目的是操作受眾對美國政壇、猶太社群以及民主黨政治人物的負面印象與不信任。

綜觀五平台的協同操作策略,YouTube #72 主要攻擊川普、試圖削弱其聲譽與形象,同時質疑美國選舉的合法性以影響選民對美國民主的信任。TikTok #144則是將川普描繪為與威權政權結盟的叛徒來削弱其可信度,並藉由塑造「賀錦麗盲目支持者」的形象,間接醜化她本人與其支持者。而Facebook #70033 和 Twitter #10946 則主要攻擊美國民主和選舉制度,利用勞工、邊境、移民等議題引發選民恐懼、不滿、失望等情感。Weibo #2562 則主要聚焦於反美和反猶太的敘事,目的是間接降低美國民眾對以色列的支持,並醜化民主制度。而在境外勢力方面,我們也觀察到YouTube、Twitter、Weibo的協同策略與中國、俄羅斯官媒的操作策略有一致之處,顯示出跨平台的協同操作與境外勢力有所呼應。

完整報告請下載:A Comprehensive Cross-Platform Analysis of Troll Activities in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August 2024

2023 10月到2024 6月美國總統大選協同群操作

摘要

美國總統選舉一直以來都吸引著全球的關注,對美國的國內政策和國際關係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每四年舉行一次的事件,引發了全世界的濃厚興趣,人們熱切地關注誰將進入白宮,以及這一變化將如何影響美國和全球的政策。

隨著俄烏衝突的持續、歐洲議會選舉中右翼勢力的崛起,以及川普再次作為候選人回歸,全球的社會局勢在近年來顯得相當動盪。這項研究將從2023年10月,即總統選舉前一年,至2024年6月進行詳細分析。研究共觀察到38,530個協同帳號,佔總社群聲量的15.1%,並檢視了131個戰場上的5,639篇與總統選舉相關的媒體報導。在這些報導中,有139篇(2.46%)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國家媒體有關。

我們在每個月的事件中,觀察了累積協同聲量達到50~60%聲量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可以總結為七個主要的議題:川普的封口費醜聞、是否具有豁免權的判決、拜登的年齡問題、他的家人的刑責、援助烏克蘭以色列的爭議、邊境問題以及墮胎權問題。

在這些事件當中,我們觀察到協同群主要有三個操作的目標,分別是,攻擊美國總統候選人、操作境外議題與操作美國內政。
首先,協同團體針對美國總統候選人在司法案件中的爭議,質疑司法體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進而影響選民的信任。例如,在封口費案件中,協同團體強調法官延後判刑的決定,質疑這是否是為了讓川普能夠透過上訴來拖延時間。同樣地,在國會暴動的豁免權案件中,最高法院認定川普在任期間享有部分豁免權,協同團體則利用這一點來批評最高法院存在政治偏見,進一步操作選民對司法體系的不信任(5.2%)。
針對候選者在認知方面的爭議,協同團體在美國民眾中附和認為不需要一個記憶差的人擔任總統(3.76%);相反地,在中國民眾中,微博上的協同團體則直接點出美國總統的競爭候選者只有老人與罪犯,呼應中國官媒在報導川普刑事案件時所論述的「老人與罪犯之爭」。甚至提到這兩位候選者皆是為了不讓對方勝選而出來競選,並以此譏諷民主體制(12.75%)。這些行為顯示出協同團體在不同社群中使用不同策略來達到同樣的目標,即削弱對司法體系和候選人的信任,甚至延伸對民主體制的懷疑,從而加劇美國社會的分裂。

協同團體利用烏俄戰爭,操作美國民眾的反戰情緒與對政府援助法案的兩極風向。針對英文受眾,協同團體在支持與反對立場上都以偏激的言論來放大自身觀點,其中11.3%的論述烏克蘭應該被支持援助,而有8.9%的論述指出烏克蘭的腐敗,以及戰爭背後存在著西方國家的利益,進一步激化兩極化。針對中文社群,尤其是在微博上,協同團體的論述中有6.25%散播疑美論,將美國與北約描繪成俄烏戰爭背後的元兇。這種行為顯示出協同團體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使用不同策略,但其目標是一致的,即通過激化情緒和挑起矛盾來影響公眾輿論,削弱對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信任。

在內政問題上,協同團體針對邊境議題、槍枝問題及女性墮胎權等熱點話題進行操作。在邊境法案上,同一個協同團體有8.37%的論述不僅攻擊民主黨在執政期間的失控移民潮,也有將近5.3%批評共和黨為了操作選舉而刻意阻撓法案的通過。他們透過炒作兩端不一致的觀點,加劇美國政黨的對立。

此外,協同團體利用德州移民湧入的情況,強調德州若無視聯邦的憲法,就是對法西斯的呼喚,並指控德州令人髮指的擴張,這樣類似的言論占比高達19.8%,甚至出現內戰的言論。在微博社群上的協同團體的更是有17%的言論炒作德州獨立。中文協同團體與英文協同團體的行為皆是利用內政問題來炒作政府與聯邦間的對立,不僅是在挑戰美國的體制,更是意圖分裂整個美國社會。

而在墮胎權事件中,協同團體有4.5%的論述將討論風向引導至對司法體系的質疑,攻擊法院的判決,認為其不應影響女性的權利。此外,同一協同團體(twitter@10946)也參與了與川普相關的刑事案件爭議,這表明協同團體刻意操作民眾對司法體系的不信任,從而加劇美國的反政府情緒。

從協同團體的整體操作來看,他們的目標是讓選民對候選者感到失望和不信任,並刻意放大兩黨的政治爭議,試圖極化美國民主社會。在國內議題上,他們通過炒作司法案件、邊境問題、槍枝問題及女性墮胎權等熱點話題,來激化對司法體系和政府的質疑,煽動反政府情緒。在境外議題上,他們則將西方國家描繪成戰亂的真兇,目的是分化民主社會,讓選民對民主感到疲憊和失望。協同團體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使用不同策略,但其目標是一致的,即通過激化情緒和挑起矛盾來削弱對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信任,進而分裂美國社會。

在整個事件中,有四個最具代表性的協同團體,這幾個協同團體在每個月的事件中都不斷的出現。而這些協同團體除了參與上述的事件外,也涉足國外的政治活動。例如,Twitter #10946 和 Twitter #10968 參與了歐洲相關的政治事件,而 YouTube #253 和 YouTube #72 則在 TikTok 禁令事件中,呼應了中國官媒的論述。從這些跡象及協同團體操作的目的可以看出,這些協同團體並非來自某一政黨或民間組織,而是有境外勢力介入,試圖通過資訊戰影響美國選民的認知。

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協同團體已經相當成熟。他們不再僅僅依靠大量洗文章或機器人留言的方式。


Methodology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使用其分析工具「Infodemic」來檢視不同社交媒體平台上的資訊操作。  

圖1 展示了本報告的分析流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1. 使用者特徵提取:我們評估並量化使用者的行為特徵,將這些特徵轉換為使用者向量,以供進一步分析。  
  2. 使用者分群:利用這些使用者向量,我們建立具有相似行為模式的使用者網絡,並應用社群偵測演算法來識別高度相關的使用者群體,將其分類為協作單位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3. 群組分析:我們探討這些協作帳號的策略,重點關注他們的主題選擇、操作方法,以及他們傾向支持或反對的entity。

 

使用者特徵提取  

為了有效捕捉社交論壇上的使用者信息,我們提出了兩組特徵集:  

使用者行為特徵  

準備數據以突出使用者行為特徵對於從資料集中獲取有意義的見解至關重要,其中包括有關社交媒體貼文(或影片)及使用者互動的各種詳細資料。我們收集了多種原始社交媒體數據,並將其轉換為結構化格式,這些格式的列描述了使用者行為的各個方面,如「使用者互動的目的地」(由post_id或video_id表示)、「使用者操作的時間」和「使用者分享的連結網域」等。這些使用者行為特徵將進一步轉換和結構化,以便於評估使用者相似性及進行分群分析。  

共現特徵  

共現特徵旨在找出經常涉及相似主題或與相同文章互動的使用者。為了量化這些使用者之間的特徵,我們使用了非負矩陣分解(NMF),這是一種應用於數據分析和降維的數學方法。此技術將給定的矩陣分解為兩個或更多的矩陣,確保這些矩陣中的所有元素都是非負的。  

 使用者分群  

使用者相似度評估  

在確立使用者特徵後,我們開始檢視使用者之間的協作關係。對於行為特徵,我們比較使用者對行為特徵的各種表現,並將結果縮放到0到1之間。例如,針對使用者活動的時間,我們記錄每個使用者在一週內活動的時間,並將其表示在一個7×24維度的矩陣中。隨後,我們計算基於這些活動時間矩陣的使用者之間的餘弦相似度。  

在共現特徵方面,我們也使用餘弦相似度來評估使用者共現向量的相似性,這涉及計算這些向量之間角度的餘弦值,以確定使用者反應或行動的相似度。此方法在社交媒體研究中特別有效,能夠根據共享的行為模式將使用者分組。具有高餘弦相似度的使用者表明其行為模式密切協調,揭示出具有相似興趣或互動習慣的使用者群體。  

使用者分群  

在計算使用者特徵間的配對相似度後,我們會將超過設定閾值的使用者配對連結起來,形成使用者網絡。建立網絡後,我們使用Infomap演算法進行分群。Infomap是一種社群偵測演算法,基於信息流動來識別網絡結構。此網絡中的社群隨後被分類為「協同群」,以供進一步分析。這種方法讓我們能夠系統性地識別並分類表現出協作行為模式的使用者群體,這通常是「協同行為」的指標。  

 分群分析  

意見分群  

為了有效解讀各使用者群體提出的敘事,我們對「協同群」的評論使用文本分群方法。通過利用預訓練的文本編碼器,我們將每條評論轉換為向量形式,然後使用分層分群算法將相似的貼文組織成連貫的群組。這些分群後的貼文群組將在後續討論中進行進一步分析,提供一個結構化框架來檢視和理解協同群論述中盛行的敘事和主題。  

立場檢測與敘事總結  

大型預訓練語言模型已經展示出在識別文本內容中的entity並提供有洞見的解釋方面的有效性。這一功能有助於掌握話語的關鍵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分析評論和評估對這些已識別entity的影響時。  

在我們的分析中,我們使用了台灣LLM進行文本檢查。台灣LLM是一個基於主要台灣語言語料庫預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它在理解繁體中文方面表現出色,尤其擅長識別和解釋與台灣相關的主題和entity。我們具體使用台灣LLM來辨別每條評論中提到的重要主題、entity及組織名稱。此外,它還評估評論作者對這些entity的觀點,並將其情感分類為正面、中立或負面。此方法系統地應用於所有意見群組。  

最終,我們旨在計算意見群組中每個主要主題或entity被提及的比例,以及與每個主題或entity相關的正面或負面情感的百分比。此外,我們使用語言模型為每個意見群組生成摘要,幫助數據分析師快速理解事件的整體概況以及話語中盛行的情感。

完整報告請下載:Observing-Information-Manipulations-Targeting-US-Presidential-Elections-from-October-2023-to-June-2024

抖音禁令的資訊操縱觀察報告

執行摘要

過去幾年,TikTok吸引了數百萬名使用者,然而,TikTok顯著的成長也引發了美國對國家安全、資料隱私、錯誤資訊的擔憂,因而出現了是否禁止抖音在美國營運的重大辯論,引發了立法者、技術專家和社群媒體的大量討論與關注。本研究從2024年1月1日至3月25日的深入分析顯示,共有9,080個協同帳號參與這些討論,佔總對話的11.73%,凸顯了協同帳號主導的敘事對公眾輿論具有重大的影響。

這些討論圍繞三個關鍵議題:限制未成年人訪問社群媒體、拜登競選團隊與TikTok的互動,以及《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應用程式侵害法案》(H.R. 7521法案)的討論。每個議題都引發不同的反應,其中12.25%的討論受到協同帳號的影響。例如,在佛羅里達州的社群媒體限制倡議中,協同帳號主導了個人權利與政府權威的辯論。拜登競選團隊使用TikTok的話題及H.R. 7521法案引發了關於言論自由、資料隱私和政府監督的討論。協同帳號也擴大了對國際衝突和外交事件的操縱,目的是影響公眾意見和政策走向,議題涵蓋德國、立陶宛與瑞典等歐盟國家的衝突、日本黑幫老大涉嫌共謀走私核武原料到伊朗的案件、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烏俄戰爭,以及中國的外交與地緣政治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社群媒體平台上的論述有所不同。Facebook上的操縱活動較少,Twitter上的討論主要圍繞不滿政治、資料隱私與國家安全;YouTube則批評美國政府對TikTok的內容審查;微博用戶傾向於將美國對TikTok的禁令視為霸凌行為;TikTok上的討論則強調禁令對言論自由的限制。這些協同帳號的論述經常挑戰權威、質疑美國的領導力、動員年輕人反對禁令,並指責美國侵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定的言論自由。

由此可知,中國社群媒體上的論述傾向於認為美國禁止TikTok的方式與其他西方國家不同,暗示這樣的禁令並非美國人民的意願,並指出美國其他公司對人民的監控超過了TikTok。

本研究發現,協同帳號有意響應中國官媒《光明日報》、《大公報》的論述,並藉由TikTok禁令的議題批評美國言論自由、指責美國虛偽,目的是影響公眾輿論以支持TikTok在美國持續營運。這種協同行為突顯了數位平台在地緣政治鬥爭中的戰略作用,以及數位平台對數位治理、數位話語權與國際關係的重大影響。

完整報告請下載:抖音禁令的資訊操縱觀察報告

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的資訊操縱觀察報告

 

執行摘要

從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24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觀察到共26,011起事件和335,045篇媒體報導。在本研究的資料庫中,有97個事件和1,624篇報導與歐洲議會選舉相關,其中 16.07%的報導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官方媒體。

本研究識別出2,752,681個協同帳號,其中20,041個活躍於與歐洲議會選舉相關的討論,佔總選舉討論的12.58%。協同群的整體社群聲量達55,307,335,其中268,080條留言涉及與選舉有關的議題。

協同群掌握了歐洲議會選舉的數位話語權,尤其關注兩個議題:歐洲極右運動的崛起和防範俄羅斯、科技公司與境外勢力對選舉的干預。首先,協同群在社群媒體上發佈的論述,主要針對極端主義的懷疑並鼓吹保守主義,共有11.76%的留言批評媒體誇大俄羅斯大外宣的威脅。其次,協同群扭曲即將推出的歐盟反假訊息法規,並傳播政府破壞言論自由的擔憂,旨在削弱歐洲主流媒體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協同群也針對以下五項議題進行操縱:烏俄戰爭、能源安全、數位法規、移民與氣候變遷。從協同群的論述立場與俄羅斯官媒一致可知,協同群的公眾話語操縱具有組織性。首先,針對烏俄戰爭,協同群的聲量從2023年7-8月的30.5%上升至9-10月的34.97%,主要攻擊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持,試圖分化歐洲內部。其次,在能源安全方面,協同群的聲量為22.04%(2023年9-10月),並放大了極右主義的聲量達31.34%(2023年11-12月)。本研究也在台灣觀察到類似的操縱策略,軍事支出與能源安全也是削弱政府信任和盟友支持的主要議題。

識別出協同群的敘事策略後,本研究選擇涵蓋多個敘述的協同群,並分析每個協同群聲量排名前五的議題。經過分析後,本研究發現烏俄戰爭和歐盟內部爭端是兩個重要的操縱議題,接著找出兩個代表性的協同群:一個專注於歐盟問題和美國政治,另一個專注於烏克蘭-俄羅斯戰爭和美國政治。

這兩個有影響力的協同群採取了不同的策略來塑造全球敘述。第一個協同群專注於東歐地緣政治和國際軍事事務,廣泛傳播有關烏俄戰爭和北約活動的敘事,從軍事對抗到葉夫根尼·普里格津的暗殺,旨在影響公眾對區域安全的看法;此外,他們也操縱了川普被起訴的事件。第二個協同群則聚焦於西方民主國家的內部政治,特別是英國和美國,傳播關於政治領袖的負面論述,批評政府決策,試圖影響選民的看法,削弱公眾對民主政府的信心。

上述協同群的策略表明,資訊戰的手法已經比傳統的大外宣更加複雜。他們特別關注國際衝突與西方民主國家的內部政治,掌握了多變的國際局勢和權力動態,持續在社群媒體上進行多元議題的資訊操縱。與僅針對單一議題的傳統假訊息手法相比,這種多議題的資訊操縱更可能影響公眾輿論,對公眾話語的完整性和全球民主穩定性構成重大挑戰。

隨著歐盟公民即將迎來關鍵選舉,建立可信賴的人工智慧合作夥伴,提升歐洲社群在面對干擾時的集體韌性,將有助於保護歐盟的民主價值和原則,確保選民的真實聲音不被資訊戰淹沒。

完整報告請下載: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的資訊操縱觀察報告

歐洲議會選舉資訊操縱觀察

執行摘要

從年初到2024年4月初,本研究詳細分析了與歐洲議會選舉有關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我們觀察到了有1,365次媒體的報導,其中4.84%(66次)與是中國和俄羅斯的官媒。此外,在這些事件中,也觀察到了16,902個協同帳號參與相關討論,佔總討論量的12.10%。

在歐洲議會選舉前夕,我們觀察到的事件中有兩個主要的方向:歐洲內部極右運動的崛起,以及針對俄羅斯的威脅、政策上的疑慮等外部事件。這些協同群的敘述刻意放大對極端主義威脅的懷疑,以及強力支持保守的意識形態。此外,他們也不斷提到對政府審查的擔憂,質疑主流媒體的公正性,以及對傳統媒體在處理俄羅斯問題的方式感到失望,進而加深對媒體作為公正資訊傳遞者的不信任。而對於即將推出的歐盟法規,像是要遏止X(推特)、抖音和臉書等平台上的假訊息,協同團體也將這些法規操作為有爭議的問題,導致在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之間的平衡變得更加的困難與複雜。

本研究觀察到,這些協同群的敘述,呼應了俄羅斯和中國官媒的觀點,並且涵蓋了影響歐洲的各種問題,像是能源安全、數位法規、移民和氣候變遷等。此外,這些敘述也深入的探討了烏俄戰爭,展現了跨越邊界的主題一致性,突顯了關鍵的地緣政治和社會經濟挑戰。這種一致性顯示出協同群與俄羅斯和中國官媒在影響公眾話語方面有所關聯,特別是在能源安全和地緣政治衝突這樣的問題上。

本研究觀察到兩個主要協同群顯著的影響了不同平台上的敘述。首先,在推特上,一個協同群體對Joe Biden展開了激烈的批評,質疑他的心理健康和政策決策,並指責加拿大總理Trudeau對經濟管理不善和媒體的偏見,使加拿大形象受損。相反的,在YouTube上,另一個協同群的敘述則對援助烏克蘭的財政政策表示不滿,批評北約的行為加劇了衝突,並挑戰美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其對以色列的支持,主張拜登應採取更加善待巴勒斯坦的立場。

本研究觀察到,在台灣總統選舉和美國禁止抖音的事件中,協同群有類似的操縱策略。在歐盟想要監管社群平台的議題中,協同群大力倡導言論自由來反對監管。此外,當談到歐洲的極右翼群體崛起時,他們又巧妙地轉移話題,主張歐盟應優先解決其他更關鍵的問題。並且,協同群甚至將那些揭示錯誤訊息的媒體機構當作攻擊目標,指責他們具有偏見或是無能。這種策略不僅挑戰了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還試圖淡化虛假訊息的嚴重性。

2024年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以及持續的烏俄戰爭、COVID-19大流行,以及川普可能成為2024年美國總統候選人等情勢,都顯示出歐盟的政治格局正朝向右翼轉變,挑戰著傳統的政治派系。即將到來的歐洲議會選舉是一個關鍵時刻,可能會改變歐盟的戰略方向,儘管現有的歐洲委員會已經引入了重要的立法措施,但即將上任的委員會準備制定新的方針,可能改變歐盟的戰略方向。

完整報告請下載:歐洲議會選舉資訊操縱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