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專家團隊進駐企業!FedGPT AgentTeam 帶領 Agentic AI全面落地

2025625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今(25)日舉辦產品發表會,宣布推出Agentic AI平台全新版本FedGPT AgentTeam,落地指標企業,建構專屬AI Agents團隊。生成式AI雖普及,鑑於過去企業面臨投入成本過高、機敏資料無法上雲等痛點,難以在日常營運流程善用AI。FedGPT AgentTeam 以落地一體機、可信任多專家小模型架構,資料不上雲,能整合跨部門流程、支援多模態資料,突破傳統AI工具的瓶頸。

圖說:前排左起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產業方案總經理黃佳欣、HPE台灣暨香港董事長王嘉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 台灣奇異醫療策略行銷總監林明德、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核心平台產品總監杜長城。後排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夥伴泰瑩科技、豐康科技、天鉞科技、華厚股份有限公司、歐可資訊、弘微科技、覺揚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表示,FedGPT AgentTeam專精台灣繁體中文語境,多中心、多模態、多專家特性,能依照企業內部需求,快速建立AI Agents並結合內、外部標準工具集結成軍。可應用於客服、人力資源、行銷、製造、資訊科技等各種企業核心場景,學習企業內部知識,打造自動化工作流程,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為企業創造AI時代全新營收成長。

 

Agentic AI 浪潮來襲:FedGPT AgentTeam打造全自動化工作流程

根據英國財經媒體《經濟學人》分析,2025年將成為 Agentic AI 應用落地的關鍵轉折年。國際研究暨資訊科技顧問機構 Gartner預測至2029年,高達80%客服作業將由AI Agent自主處理。這股趨勢預示Agentic  AI將為企業標準配備,企業AI軍備實力將從單點輔助走向全面。

FedGPT AgentTeam 為台灣市場以Agentic AI架構設計,獲得指標企業落地的領導平台。版本AgentTeam命名,意指「可快速依企業內部知識與需求,建立多專家AI Agents團隊,共同為企業完成複雜的流程任務」。

三大核心功能,深化企業洞察與流程效率

FedGPT AgentTeam 平台以企業專業大型語言模型(LLM)為核心,整合語音辨識(ASR)、語音合成(TTS)、影像與視覺問答(VLM)等多模態AI模型,支援語音、影像、文字資料的全方位處理。使用者如同管理一支跨職能 AI Agents團隊,平台具備三大核心功能:

1.AgentTeam RAG

支援多格式、多來源、多模態的知識檢索與生成,能處理圖片、圖表、影片、語音、文字等非結構化資料,強化企業洞察能力。AgentTeam RAG 能判斷問題的難易度,選擇最合適的解題方式。簡單的問題能更快找到答案;遇到複雜問題,則會拆解成小問題、串聯相關知識,讓回答更精準。

例如,將公司股價變化圖與同期新聞資料輸入系統,FedGPT AgentTeam 可自動分析時序事件、發言內容與股價波動之間的相關性,提供具策略價值的分析結果。

2.AgentTeam Flow

平台內建流程設計功能,提供低/零程式碼(Low-Code/No-Code)介面,企業員工無需專業工程背景即可操作,以自然語言觸發多Agents協作,提升跨部門自動化效率。

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專案開案流程為例,收到新專案資料時,產品經理、工程師、財務部門的需求評估、可行性分析、成本審核與報告生成等環節,皆可由AgentTeam Flow 模組串接多個 AI Agents全程自動完成,顯著縮短作業週期。

 

3.AgentTeam Tuning

FedGPT AgentTeam支援企業依據內部專業語境、產業特性,進行專屬多模態模型微調(fine-tuning)。

產品發表會中現場展示,以醫療場域護理人員常使用口語化的英文縮寫為例,過去各專業科室的口語辨識,一直是頂尖語音辨識模型的挑戰。經過AgentTeam Tuning,模型可精準辨識內部專業場域對話,結合Agentic AI流程快速製作符合醫療作業標準的紀錄,並匯入醫院資訊系統。

FedGPT AgentTeam 為落地AI平台,企業可將之部署於內部伺服器環境,避免將敏感資料傳輸至公有雲端,滿足金融、醫療、製造、公部門等重視資料機敏性的產業之法遵需求。

FedGPT AgentTeam搭載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訓練之LLM,除了具備高度適配性外,還能針對企業需求快速調整模型語境。台灣認知測試顯示,模型的台灣認知分數高達 81.4 分(滿分 100 分),遠高於中國的千問模型(44.3 分)和 Deepseek(38.7 分),顯示其在理解與呈現台灣語境上有顯著優勢。

另一方面,在「中國意識形態偏見」這項指標中,偏見分數低,代表模型受中國敘事影響程度愈低。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訓練之LLM,偏見分數遠低於中國、西方常見模型, 更能安全地在台灣公部門、產業情境使用,防止中國外宣式用語出現。

此外,FedGPT AgentTeam 透過高效訓練流程,基礎模型以超過1000億台灣專業語料再訓練,僅耗時約 4,600 NVIDIA H100 GPU 小時,打造出最懂台灣懂產業情境的專家小模型。FedGPT AgentTeam 在企業內部更針對運行效能進行最佳化設計,標準版本僅需一張 Nvidia H200 GPU,即可高效執行 AgentTeam Flow 與 AgentTeam RAG,顯著降低硬體需求與耗能。

相較於傳統耗時耗能的語言模型訓練,FedGPT提供企業合理的解決方案。
雲端服務按tokens計費、長期成本不易掌握,FedGPT AgentTeam 採用永續節能架構與可控的整體擁有成本(TCO)設計,企業得以有效管理長期營運支出。

MCP 協定與 A2A 架構,實現 AI Agents高效協作與跨系統整合

FedGPT AgentTeam Flow 支援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與 A2A(Agent-to-Agent) 標準協議,推動 AI Agents之間的高效協作、運用外部工具與數據,達成更進階的任務。

以往,企業資料分散於內網、Google Drive、Slack、Email與 ERP⋯⋯等系統,若無整合機制,傳統AI僅能在輸入與輸出之間,進行單一問答,,難以在實際業務場景中發揮最大效益。MCP 協定允許 AI Agents透過中介伺服器安全存取外部應用程式,例如Gmail、Slack⋯⋯等,實現跨系統資料存取與操作,打破傳統 AI 限制。

MCP就像Agent世界裡的萬用轉接頭,不論是 Gmail、Slack 還是 Google Drive,各種來源的資料格式都能「一插即通」,自動轉換成 AI Agent可以理解、處理的標準格式。讓 AI Agent能在跨系統環境下,無縫存取與運用不同平台的資訊。

圖說: MCP就像Agent世界裡的萬用轉接頭 ,不論是 Gmail、Slack 還是 Google Drive,各種來源的資料格式都能「一插即通」。

A2A協定則定義 AI Agents之間的標準溝通與協作協議,支援各AI Agent之間資訊共享、進度同步與協同決策,進一步提升跨Agent協作效率,強化整體流程自動化能力。

A2A就像是「專家問專家」的溝通平台。在一個多專家的團隊裡,每個 AI Agent 各自擅長不同領域,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問題時,能自動請教市面上其他專業的 Agent。就像客戶詢問了一個複雜的問題,負責人會馬上請教專門負責的公司顧問,甚至外部顧問,讓對的專家來解答,大家共同協作完成任務。

為確保AI Agents協作流程的可信度與可控性,FedGPT AgentTeam 內建「Human in the Loop」機制,使用者可於關鍵節點設置人工審核環節,隨時檢視、調整 AI Agent執行任務的成果。

此外,平台亦導入 ReAct  (Reasoning and Acting)機制,讓AI Agent自動檢查自身工作結果,確認是否達成階段目標,避免錯誤在多階段流程中累積擴大,打造可信任的企業級 AI 應用。

目前,FedGPT 已成功應用於醫療、金融、教育、公部門等關鍵領域,代表客戶包括花蓮慈濟醫院、輔大醫院、東華大學、台新銀行等。

下一階段,針對企業內部工作任務高重複性的作業部門,例如人力資源、行政、客服、行銷、法務與 IT,FedGPT AgentTeam 可應用於公司規章查詢、請假申請、自動化文檔審閱、客服回應優化、行銷文案生成、法規查詢、程式開發等場景,協助減少人工作業,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有別於傳統 ERP 系統與流程自動化工具,FedGPT AgentTeam 可透過自然語言直接觸發協作流程,整合企業內部多模態資料,進行即時檢索與驗證,顛覆傳統固定流程與高人工依賴的工作模式。

未來,FedGPT AgentTeam 有潛力逐步取代部分既有 ERP 系統,成為企業核心流程運作的新架構,推動 AI 真正融入企業日常營運。

慈濟大學攜手慧治教育協會,導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FedGPT AgentTeam 打造24小時萬事通助教

【2025年6月18日】面對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時代浪潮,慈濟大學積極迎接教育創新新局。慈濟大學與社團法人慧治教育協會今 (18)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攜手導入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發的「FedGPT AgentTeam」智慧學習平台,推動AI應用於教學與研究場域,開啟教育與人文關懷並進的新篇章。

簽約儀式由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慧治教育協會黃文欽理事長代表雙方簽署,覺揚股份有限公司常宏文董事長、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杜奕瑾創辦人、黃兆徽內容執行長共同見證這場歷史性合作。此次合作重點涵蓋四大面向:平台導入與技術支援、課程整合與教學創新、專案合作與成果共享,以及數據倫理與應用規範。

慧治教育協會多年來致力於發展適性教育解決方案,用AI輔助學生自主學習,透過大量學習歷程資料的累積與分析,建構以學習者為核心的學習歷程教學模式。

FedGPT AgentTeam 是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研發,支援企業內部部署、多模態資料處理與高度流程自動化,適用於教育場域中教學管理、行政流程優化及知識檢索需求。

平台透過 MCP協定與 A2A串接校內外系統與多模態資料,打造可信任且可控的 AI 應用環境。核心功能包括:

AgentTeam RAG:支援跨來源、多模態知識檢索,整合校內文件、課綱教材、規章制度、教學影音等多樣化資料,提供即時、可信任的知識輔助服務。

AgentTeam Flow:透過Low-Code流程設計,協助教育機構打造自動化工作流程,應用於教務管理、學習歷程彙整、行政審核、跨部門協作等場景,減輕人工負擔,提升作業效率。
AgentTeam Tuning:可依據教育場域特性與語境進行模型微調,提升系統對於校內用語、專業術語的理解與應用表現,強化教學與行政場景中的 AI 使用體驗。

Human in the Loop 機制:全程導入人工審核機制,確保知識服務與自動化流程的可信任性與可控性,符合教育場域對資訊安全與倫理要求。

慧治教育協會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提供FedGPT AgentTeam平台相關軟硬體設備及技術支援,協助慈濟大學教師與學生建立繁體中文版最完整的自然語言理解與知識輔助功能,讓慈濟大學師生在研究與學習上更有效率、更具深度。

在本次合作中,特別導入「24小時萬事通助教」功能,將成為學生學習歷程中的重要支持。此AI助教不僅能即時回應學習問題,更可依據學生程度提供個別化建議與延伸學習資源,尤其對中後段學生而言,能有效縮短學習落差,提升整體學習品質與動機。

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表示:「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而是幫助人。小助教的設計,正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在需要時獲得陪伴與指引,使學習不再受限於時間與空間。」

另一重要合作項目為「慈濟與社會發展之關係研究計畫」,內容包括建置三大核心知識庫:「慈濟文史知識庫」、「人文志業國內外新聞知識庫」與「慈濟國內外大事記知識庫」。這些資源將以FedGPT AgentTeam平台為技術核心,支援教師與學生探索慈濟在人道援助、文化傳播、國際合作等面向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促進跨學科、跨時代的人文研究。

透過AI技術輔助,學生不僅能更深入理解慈濟精神與歷史軌跡,也能提升資料整理、觀點建構與研究寫作等學術素養,進一步發展出具有全球視野與在地關懷的論述能力。

「教育的未來必須擁抱AI,但更不能忘記教育的初心。」慧治教育協會理事長黃文欽強調,AI技術的導入應與人文精神共生共榮。本次與慈濟大學的合作,不僅是技術共享,更是價值共創。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表示,AI 助教進入校園的價值,在於能夠貼近師生需求,逐步熟悉校內知識與環境,成為可信任且可靠的智慧學習夥伴。「FedGPT AgentTeam 就像是學校裡一位持續學習、隨時待命的數位助教,不僅能協助學生解答學習問題,也能支援教師和行政人員處理繁瑣的日常任務,讓人力資源能投入更多有價值、有溫度的教學與陪伴。」

慈濟大學未來將持續推動AI結合多元課程,從認識、善用、到創造AI,打造學生跨領域整合與實作能力。並透過萬事通小助教、知識庫建置等具體應用,落實「慈悲喜捨」的校訓精神,為社會培育更多能夠擁抱未來、心懷慈悲的專業人才。

此外,為擴大合作影響力,慧治教育協會亦將於114年7月19日舉辦『AI共學賦能,點亮適性教學』教育座談,邀集全國教育實踐者共同探索AI共學的未來願景。

【更多資訊】
慈濟大學官網 https://www.tcu.edu.tw/
慧治教育協會官網 https://twpea.org/
FedGPT AgentTeam平台 https://fedgpt.cc

Taiwan AI Labs 獲捷克認可,成為符合歐盟規範的可信任 AI 合作夥伴,啟動台歐首個國家級聯合學習合作

2025年5月15日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日前以黃金夥伴(Gold Partner)的身分,參與歐洲重要 AI 年會 「2025 年布拉格機器學習大會」(Machine Learning Prague 2025),並獲捷克國家 AI Hub 推薦,認可其技術發展方向與歐盟《人工智慧法案》(AI Act)及《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高度一致,具可信任 AI 國際合作潛力。

2025 年布拉格機器學習大會為歐洲具高度指標性的 AI 應用會議,於 4 月 28日 至 30 日在捷克布拉格 O2 Universum 盛大舉行,吸引全球數千位資料科學家、工程師與產業決策者齊聚一堂,探討 AI 技術於產業實務中的應用與挑戰。此次會議議程涵蓋資訊安全、可信任AI等議題,亦關注 AI 如何在醫療、金融等關鍵領域的創新應用與實務部署。

Machine Learning Prague 於其社群發文指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作為亞洲首個開放式人工智慧研究機構,核心理念與歐盟對 AI 治理的價值觀高度契合,包含:

1.聯邦學習與資料隱私保護:於分散式資料環境中訓練 AI 模型,避免個資外洩。
2. 醫療 AI 與倫理治理:開發具臨床驗證的可解釋系統,並接受倫理監督;
3. 公民科技與資訊韌性:研發工具對抗假訊息,守護民主價值;
4.透明性與開放創新:公開研究成果、推動開源模型與問責制度。

面對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DPR)、AI法案(AI Act)與全球資料保護規範的快速發展,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自主研發的 FedGPT,是一套結合聯邦學習架構與生成式 AI的平台技術,專為符合數位人權與隱私規範設計。FedGPT 使用「資料留在原地、模型協作訓練」的聯合學習機制,使用者無需將敏感資料上傳至外部雲端中心或交由第三方,即可在自身機構內部環境中訓練專屬模型。

FedGPT 可跨機構、跨境使用的AI 部署方法,特別適用於醫療、金融、政府機關等涉及機敏資料的場域。此平台更可提供友邦與國際夥伴發展 AI 能力的可信基礎,有效避免商業機密或機敏資料外洩,在推動創新的同時兼顧數位主權與法規遵循。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指出,可信任科技是台灣的強項。AI 的法規合規不僅不是負擔,更是機構能否進入全球市場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在國際合作層次,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持續跟進歐盟與其他主要市場的AI治理趨勢,2024年曾受邀出席法國 AI 行動高峰會(AI Action Summit)進行專題發表。2025年,更進一步獲得捷克衛福部與國家級醫療機構邀請,共同啟動聯合學習與生成式 AI 合作計畫,協助捷克醫療系統導入具隱私保護機制的 AI 解決方案,展現台灣技術能量在歐洲市場的實質落地能力。

杜奕瑾表示,未來在國際社會,各行各業都需要可信任的 AI 解方。台灣原生的技術發展路線,以負責任、合規、可控為核心,期望成為國際夥伴可以信賴的選擇。

關於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https://ailabs.tw)  在可信任AI的宗旨下,有效結合生成式AI,推出智慧醫療、 聯合學習、AI虛擬主播、未來場景生成攝影棚、新聞分析平台等解決方案。在人機介面領域,發展AI音樂藝術生成及語音辨識、語意理解等技術,應用於現今最受世界關注之假訊息、假新聞操作議題,觀察資訊操作的脈絡,相關成果在國際間興起熱烈討論,並屢獲國際權威期刊認證及刊登。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研究持續走在世界前沿,期望集結 AI 國家隊,整合人才、資源、產業鏈,建立台灣聯合學習產業大聯盟,從公有雲與私有雲聯邦式解決方案,推廣到全世界。

媒體聯絡人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PR

陳莞欣 Ellie Chen

Mail:wanhsin.chen@ailabs.tw

Taiwan AI Labs攜手慈濟人文志業打造專屬影音GPT,科技傳法淨化人心

【2025年4月21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今(21)日與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以下簡稱慈濟人文志業)簽署合作意向書,聯手打造全國首個落地於影音媒體、配備特定知識庫的GPT。


此項服務將彙整大愛電視自 1998 年創立以來所積累的逾十萬部影音及內容,透過 AI 技術自動生成影音摘要、場景記錄(場記),進一步主動學習,並輔助媒體工作者產製內容腳本、文稿等新型態內容,為國內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數位轉型立下重要里程碑。

慈濟人文志業此次攜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是實踐「科技傳法」理念的關鍵一步。20 多年來,慈濟人文志業透過衛星、廣播、網站、平面出版品與社群媒體,將人間真善美的訊息傳遞至全球超過 136 個國家與地區。走入AI 時代,本次合作將聚焦於活化慈濟近六十年來積累的內容資產,透過AI萃取出議題的新面向,讓媒體工作者可更專注創作具有人文溫度的內容,是人類與科技共善的實踐。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執行長王端正表示,慈濟的使命,不只是使用生成式AI,而是建立能理解並傳遞慈濟精神的大型語言模型。或許現在看來,這樣的工作還感受不到它的重量,但從長遠來看,它的意義在於為這個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下歷史,也為慈濟留下深刻的足跡。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合心精進長姚仁祿表示,很高興雙方終於踏出合作的步伐,這一步比想像中重要。他指出我們正在迎接一個四個AI的時代,首先,如果沒有「覺醒智能」(Awakening Intelligence),所謂的淨化人心就無從談起。第二個是「美感智能」(Aesthetic Intelligence)要把美感變成一種能量才能發揮功效;另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愈來愈強,在具有「覺醒」與「美感」的心靈使用下,對人類有更強大的助益,前三個智能加在一起就是最後的「利他智能」(Altruistic Intelligence),則是證嚴上人一直希望能實踐的精神。本次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就是希望融合這4種智能,做出讓人驚艷的成果。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提到,雙方將合作導入具備多模態多專家的AI Agent(AI 代理)應用程式,具有影視音「人、事、時、地、物」辨識能力,與符合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場記摘要功能的解決方案,協助從業人員從海量歷史影視音紀錄中,快速彙整所需資訊。

媒體是講求真實的產業,更需要嚴謹、專業、可信任的 AI 解方。一般市面上的主流開源模型,如同具備基礎知識的應屆斜槓大學派遣工讀生,雖能進行一般網路對話,卻缺乏內部專業知識與理解力。要成為熟知內部經驗的專家需將資料上傳雲端,把機敏資料交給外部派遣人員,潛藏外洩風險;而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打造可信任、負責任的AI 治理原則下,訓練出的 FedGPT ,更像是各領域最專業的博士生,畢業之後進入企業全職工作,可依企業需求進行再訓練,快速吸收內部知識。採用聯邦式 GPT 技術,不分享資料就能精進技能,對組織忠誠、不會洩漏機密。
在全球 AI 模型百家爭鳴的關鍵時刻,FedGPT 強調符合企業永續需求的內部專家模型,符合ESG不需要使用大量能源,而是憑藉高效訓練與產業專精策略,在專業領域展現亮眼表現。未來 FedGPT 在慈濟人文志業落地,就如同多了一位聰敏的志工,協助產製團隊提升工作效率。

應用於媒體領域時,FedGPT 支援國語、臺語與英語語音辨識,一年處理任務超過 170 萬小時,能精準理解如「惦惦吃三碗公」等深具在地文化語境的臺語用語。相較依賴雲端部署的國際大型語言模型,FedGPT 搭載本土防偏見資料庫與 Guardian 機制,除了可以精準有效抑制偏誤與幻覺生成,更貼近臺灣語言與文化使用情境。

三大合作方向,啟動影視製作智慧轉型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的合作,聚焦於打造三大專屬服務:
1. 建立慈濟人文志業專屬的影片場記 GPT: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的影視音多模態、多專家生成式 AI 平台 FedGPT 為基礎,為慈濟人文志業建立場記 GPT,自動理解影片內容,並建立包含「人、事、時、地、物」等關鍵資訊的專屬影音知識庫。
2. 建立慈濟人文志業專屬的輔助GPT:產製團隊在設定影片議題後,FedGPT 可主動整理歷史影音片段,加速內容製作流程,強化即時傳播效能。
3. 打造慈濟主動學習的 AutoML (自動化機器學習)平台:FedGPT 除了進行特定產業知識的預訓練(pre-train),更具備 AutoML 主動學習功能。未來,慈濟人文志業可整合內部影片內容與使用者回饋,持續增強專屬語言模型能力,提升場記分析與產製團隊應用的處理效率。

杜奕瑾表示,過去一年中,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慈濟人文志業密切合作,深入瞭解影視音媒體的使用情境與需求。FedGPT 平台整合大型語言模型(LLM)、視覺語言模型(VLM)、語音識別逐字稿(ASR)、企業專屬知識庫 AutoKB,以及 AutoCopilot 任務執行工具。訓練資料包含近兆級繁體中文與英文符元(token),並使用超過 5,000 小時臺灣本土語音語料及數萬筆人臉、服裝圖資,全面強化語音、照片與影像辨識能力,更貼近在地應用場景。

在影像或照片中,即便是同一人物,也可能出現於正面、側面等不同角度,髮型與服裝亦經常變化,提升了視覺辨識的技術挑戰。FedGPT 為實務場景打造精準物件辨識功能,使用者可自訂標的物,如證嚴上人所穿袈裟、慈濟藍天白雲志工制服,或特定志工面容,一鍵即能調出所有相關畫面與圖像。其臉部辨識技術在 Google 圖片測試中達成 94.81% 的 top-1 準確率,展現於複雜場景中的穩定效能。

例如,當臨時接獲任務,需要製作一支呈現證嚴上人足跡的特輯影片時,只需請 FedGPT 協助,即可迅速找出相關素材。即使畫面中多人均戴口罩、穿著相同服裝,FedGPT 仍能準確辨識上人出場片段,大幅節省看影片逐格、巨量照片中大海撈針的確認時間。
針對場記功能,FedGPT 提供三種顆粒度的紀錄方式:
1. 以數秒鐘為單位進行鏡位主題辨識;
2. 逐段分析不同情境主題,如開場、訪談、產品展示等;
3. 整部影片主題與內容精華濃縮摘要。
透過這項功能,產製單位不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人工撰寫場記或反覆檢查內容品質。對於每日需處理數十則素材的產製單位而言,尤為關鍵——只需將影片與照片交由 FedGPT 處理,即可快速生成涵蓋人物、事件、時間、地點與物件的結構化資料,如「畫面中記者正在進行街訪」、「切換至記者 A 的現場報導」等,大幅加速影片製作節奏。

此外,團隊亦透過大量訓練,強化 FedGPT 對畫面、語音、字幕等脈絡的整合理解能力,讓 AI 的判斷更貼近人類。例如在賑災新聞影片中,若畫面同時出現翻覆車輛與斷垣殘壁,FedGPT 可辨識主題為地震災後重建,而非誤判為單一車禍事件。

杜奕瑾提到,「人工智慧要不斷學習才會成長,我們跟慈濟人文志業學習了很多。未來,更要教導GPT自己主動學習,說出符合慈濟精神的語言。我們在媒體產業不可逆的轉變中,勇敢踏出的這一步,不只是台灣,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步。慈濟人文志業是我們第一個學習對象。」
目前媒體影音製作流程中,仍有諸多環節仰賴人工完成,尤其場記作業需投入大量人力與時間。FedGPT 導入後,可望逐步解決這些核心挑戰:從影片解析、場記紀錄,到分鏡畫面與聲音內容的詳實標註,皆可由系統自動完成;針對不同團隊或專案所需的格式,FedGPT 亦能自動語意分段並摘要出關鍵內容,進一步減輕產製人員負擔。

此外,面對龐大的影音資料庫,FedGPT 將可理解並分析內容,協助搜尋與編輯流程,提升檢索效率。而在場記格式學習方面,系統亦可透過人員回饋持續優化,逐步取代仰賴人工訓練的流程。未來,慈濟影音產製團隊將可與慈濟專屬 GPT 互動,不僅提升作業效率,在AI輔助下,製作貼近慈濟語言風格的內容,進一步傳遞「不分宗教、共同一心」的慈濟精神。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群聯電子強強聯手,提供台灣多模態、多專家FedGPT一體機解決方案

  【2024年3月27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與群聯電子執行長潘健成,今(27)日於「AI EXPO Taiwan 2025」針對AI發展趨勢深入對談。雙方將攜手推動具備多模態、多專家能力的FedGPT軟硬整合一體機方案,讓企業建立以aiDAPTIV+技術平台為基礎的純地端部署,可信任的能源永續生成式AI(ReGenerative AI)解方,普及真正能落地、成本可掌握、符合ESG、台灣專業知識與國際AI法規的企業級應用。

圖說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右)與群聯電子執行長潘健成(左)於「AI EXPO Taiwan 2025」針對AI發展趨勢深入對談。

杜奕瑾進一步表示,2025年軟硬體AI基礎架構進步,企業可以藉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訓練的落地基礎模型,運用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企業級聯邦式GPT(FedGPT)平台,建構企業內部專屬的專家模型 (Domain Expert Models)

他提到,「2025年是永續 AI(ReGenerative AI)元年,台灣AI產業,可藉由台灣軟硬體優勢結合,FedGPT平台能在產業學習內部知識,不需連外網、不需訂閱服務。就可建立多專家、多模態模型。FedGPT對標國內外先進AI法規、驗證需求與ESG節能減碳規範,同時控制企業運營成本,建立ROI最高的企業專屬多專家、多模態大腦。與群聯共同發展軟硬韌體先進技術,做到單一機器全參數模型訓練、也可多專家、多模態模型同時服務。」

2024法規治理與聯邦式AI開源民主化後、2025年永續AI將為趨勢,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的 FedGPT,是台灣團隊幫助企業建立專屬落地模型解決方案,打造的繁體中文聯邦式生成式AI。其訓練過程涵蓋1,000億繁體中文語料,並整合150億醫療語料、10億商業、金融與法規資料,經台灣實際場域淬鍊,實現輕量化與節能設計,同時在多個專業領域展現優異效能,快速達成「以有限資源,達成謹言慎行的內行專業模型,取代傳統大型網路八卦模型」的應用價值。

潘健成則表示,AI硬體技術未來將朝高效能、低功耗與可擴展方向前進。群聯電子獨家專利研發的aiDAPTIV+方案,整合硬體與軟體,致力降低邊緣地端AI部署門檻且保護用戶的資料隱私不外洩。該方案將SSD整合進AI計算框架,運用專利技術讓SSD擴充部分AI運算所需的DRAM,配合一般GPU即可運行大型語言模型微調訓練 (Fine-tuning),進而有效降低AI伺服器建構成本,使更多企業得以部署生成式AI,更重要的是,企業在邊緣地端訓練AI可確認資料隱私。

此外,群聯在推動生成式AI應用過程中也發現,不少企業對AI應用感到陌生,也缺乏熟悉產業應用的AI人才。呼應這點,杜奕瑾指出,FedGPT是一套標準工具,讓各行各業皆可以此為基礎,訓練適用自身領域的專屬模型。他比喻,FedGPT的預訓練模型就如同人才在「Taiwan AI Labs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進一步進入特定產業深耕。主修金融的博士走進金融業,醫學博士則進入臨床現場。AI模型進入產業後,也能透過FedGPT平台工具增加內部知識、透過內部資料再訓練各種專業模型。從「校園畢業生」走向「內部專才」,才能真正發揮在各行各業的價值。

自2024年FedGPT上市以來,在金融、醫療、教育、公部門等多個領域,已經累積多個成功落地案例。在醫療領域,花蓮慈濟醫院採用FedGPT輔助醫院流程;在金融業,與台新金控攜手合作打造 「台新腦」;教育部分,則獲東華大學採用,打造對話式AI校務助理「NDHU-GPT」。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群聯電子合作研發的技術方向,包含:

  • 促進AI永續與全產業化:賦能使用者依自身需求,降低技術與設備門檻,讓AI專業模型的建構與應用全產業化。此外,利用台灣已經建立的通用型大型模型為基礎,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群聯電子攜手,在群聯aiDAPTIV+方案與FedGPT平台的AutoML、AutoKB基礎上,讓企業可以自行不連外網之下,也可依照任務需求打造的「專家模型」與「內部知識庫」。做到全產業化專家模型。
  • 推廣資料與隱私正義,協助資料標準化及聯合學習普及化:過去企業為了要進入人工智慧領域,往往會喪失資料自主性進而被平台綁架。FedGPT所搭載的聯合學習平台(Federated Platform, FP)除了是企業內部的平台,同時具備分散式機器學習技術,能讓多個單位在「不需要分享原始資料」的情況下,共同參與AI多模態多專家模型的訓練與精進。平台可同時讓不同企業專屬大腦在企業同意之下,結合跨領域跨組織的經驗訓練模型,同時不會讓營業秘密、客戶資料、隱私資料外流。
  • 主動適足國際先進法規、資料隱私與資訊安全:在未來產業供應鏈,可信任是未來產業最強的品牌價值,群聯與台灣人工智慧的合作雙方的合作是基於台灣在地的技術團隊,完整提供可符合全球法規,如歐盟人工智慧法案(AI Act)治理、GDPR隱私法規與ISO資安驗證需求的解決方案。
  • 最佳化企業AI速度與成本效益:雙方將共同推動企業可控合理的軟硬體架構,目標為有效降低AI導入的資金壓力、移除不確定風險、降低時間與成本。搭載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FedGPT平台與群聯電子整合的地端生成式AI解決方案aiDAPTIV+,以一體機、純地端的方式,不需要AI專業人員、不需訂閱外部服務,費用合理可控,即可為企業建立企業專屬大腦。降低導入門檻,協助企業快速部署並未來彈性擴充。

未來,雙方將針對不同行業進行研發、並推出企業專屬AI純落地解決方案,促進生成式AI技術全產業的應用。


圖說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與群聯電子執行長將攜手推動具備多模態、多專家能力的FedGPT軟硬整合一體機方案,讓企業建立以aiDAPTIV+技術平台為基礎的純地端部署,可信任的能源永續生成式AI(ReGenerative AI)解方,普及真正能落地、成本可掌握、符合ESG、台灣專業知識與國際AI法規的企業級應用

 


圖說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右)與群聯電子執行長潘健成(左)於「AI EXPO Taiwan 2025」合影。



關於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https://ailabs.tw)  在可信任AI的宗旨下,有效結合生成式AI,推出智慧醫療、 聯合學習、AI虛擬主播、未來場景生成攝影棚、新聞分析平台等解決方案。在人機介面領域,發展AI音樂藝術生成及語音辨識、語意理解等技術,應用於現今最受世界關注之假訊息、假新聞操作議題,觀察資訊操作的脈絡,相關成果在國際間興起熱烈討論,並屢獲國際權威期刊認證及刊登。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研究持續走在世界前沿,期望集結 AI 國家隊,整合人才、資源、產業鏈,建立台灣聯合學習產業大聯盟,從公有雲與私有雲聯邦式解決方案,推廣到全世界。

 


關於群聯電子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群聯電子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TPEX:8299) 為全球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控制晶片及儲存解決方案領導廠商。身為快閃記憶體專家,從IP技術授權、晶片設計、系統架構解決方案、系統整合、成品,提供不同需求的客戶最佳的產品及服務。在各項產品類別上,包括SSD (PCIe/SATA/PATA)、eMMC/UFS、SD、或是USB介面皆可提供完整的儲存解決方案,客戶應用亦遍及各類消費性電子、企業級、以及工業車用。在標準制定上,群聯電子擔任SDA、ONFI、UFSA的董事會成員,並積極貢獻JEDEC、PCI-SIG、MIPI、NVMe、IEEE-SA等規範。

 


媒體聯絡人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PR

陳莞欣 Ellie Chen

Mail:wanhsin.chen@ailabs.tw

群聯電子 代理發言人

呂國鼎 Kuo-Ting Lu

Mail:kuoting_lu@phison.com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音樂人與AI共譜樂章 展現具臺灣在地特色的AI流行音樂風貌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今(14)日舉行開門分享會,邀請國內重量級民歌歌手也是基地營運顧問李建復、基地音樂總監阿洛Ado’ Kaliting Pacidal、Suming舒米恩與林強等,以「鯨、海、花、鳥」4種花蓮自然景物為主題,發表4首與AI共創的歌曲與配樂,攜手打造具臺灣在地特色、交織多樣族群文化的AI流行音樂,象徵AI進入在地生活,不再只是冰冷的科技。

被譽為「民歌教父」的李建復,曾參與打造全球第一個正版華語AI歌聲平台「AI愛播」,是臺灣最早擁抱AI的音樂人之一。此次,李建復指導AI復刻「青春版」范怡文、李明德的嗓音與影像,演唱由靳鐵章作曲、李淑評作詞的《漂鳥》,藉由真人與AI合唱,營造虛實交錯、時空倒流的效果。

創作人、電影配樂家林強擅長融合傳統與科技,進行音樂與視覺藝術的跨界創作。此次為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的「創作異世界」量身打造配樂,融合電子元素,呈現海洋的流動感與空間感,使音樂與視覺相互呼應,為「創作異世界」帶來全新的聲音體驗,訪客與AI共創的歌詞,會印射在牆面上,隨著鯨魚悠遊於宇宙星海之間。

花蓮馬太鞍部落阿美族創作歌手阿洛,長期投身原民文化傳承,她為基地所創作歌曲《海洋寫給島嶼的詩》,描繪島嶼和海洋的依存關係,太平洋如同母親的圍裙,包圍著臺灣島,浪花拍打花蓮海岸,成為祖先歌謠的靈感,也是花蓮在島嶼綻放的起始。歌曲中運用阿美族音樂中的傳統唱法「應答唱」,由阿洛領唱、「AI阿洛」答唱,創造眾人響應的效果,象徵AI與歌手共創,讓創作者更有力量。

來自臺東都蘭部落的阿美族歌手舒米恩,則以花蓮的「花」為靈感,為基地打造新歌《如果我是一朵花》,由舒米恩與AI歌聲共同演繹原住民族特有的吟唱美聲、來自土地的聲音。AI生成的MV中,也特別融入花蓮特有的自然元素「花、石、海、山、松、稻」,展現屬於土地的情感與文化,讓創作之花綻放獨一無二的姿態。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由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導入臺灣原生的AI創作工具,技術核心「AI 音樂 FedGPT 大腦」是繁體中文流行音樂專屬 GPT,具備自動學習能力,其訓練過程涵蓋1000億筆臺灣語料。過往AI歌聲多以華語模型為主,此次與原住民歌手阿洛、舒米恩合作,取得授權資料,成功打造原住民AI歌聲。阿洛表示,AI強大的學習、辨識功能,讓她相當驚艷,「乍聽之下,會覺得這個AI歌聲不就是我的聲音嗎?」

文化部表示,花東地區具有豐沛的流行音樂創作能量,孕育出許多優秀的金曲音樂人,因此選擇於花蓮文創園區推動設立「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自1月開館試營運以來,已吸引近萬名國內外訪客進場,體驗最新流行音樂科技應用,發表超過6000首AI共創歌曲。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1樓常設展AI體驗展區開放免費參觀,遊客可在「音樂廊道」掃描QR Code,由AI引導體驗,在「創作異世界」創作專屬歌曲,歌曲MV完成後於「拾酒糧倉」演出,最後在出口「星光大道」拍照留念,歡迎前往體驗。系列講座、課程及演出等活動詳情上「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官方網站(https://hmusic.moc.gov.tw)。

新聞資料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fiRsS2ysL-jcLt_XQ-wtpPRFmY1k7Sb7

東華大學攜手Taiwan AI Labs,半年讀1,000萬字打造東華萬事通AI

【2025年1月23日】國立東華大學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於2025年1月23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宣布雙方共同合作打造AI校務助理「NDHU-GPT」的合作成果。GPT不僅為全校教職員省下近1,000小時的重複問答、加速校務行政效率,更如同充滿智慧的萬事通,以正確、無偏見的知識,回應學生校園生活的疑難雜症。

杜奕瑾指出,本次與東華大學的合作,校方採用台灣自行開發、訓練的落地式大型語言模型 FedGPT平台,打造全校1萬多位師生專屬的對話式GPT。訓練過程中,FedGPT的知識來源超過5000份文件。上至招生規定、選課說明、外籍生如何申請健保,下至學校內午餐要吃什麼、宿舍有沒有掃把⋯⋯等。散落在各處室的重要資訊、資深東華人才懂的校內歷史,悉數收入GPT資料庫中。

圖說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左)與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右)合影。


2024年,東華大學與台灣人工智慧室合作,導入AI校務助理一學期,預估效益包括

節省1,000小時校務人員訓練時間:NDHU-GPT的知識來源涵蓋超過1,000萬字。若要訓練校務人員熟悉這些文件、可以妥善回答相關問題,需超過4個月才能完成培訓。(備註一)。

24小時上線,立即回覆正確資訊:GPT能立即處理並整合超過數千萬字的資訊,為學生與行政人員提供即時、準確的解答。以新生入學為例,在一學期內,GPT每天24小時運作,回應新生的疑難雜症,累計已經處理超過1,000則問答,大幅減少學生等待時間並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此外,NDHU-GPT還支援繁體中文、英文對話,讓初到臺灣的外籍生跨越語言障礙,取得在東華大學學習、生活所需的必要資訊,像是如何註冊、申請健保、獎學金資訊等。

以一般境外生入學必問的健保申請問題為例,由於語言差異、申請規定繁瑣,過去平均每個詢問需由行政人員或導師花近1小時耐心解釋。每年近1千位境外生的提問,相當於每學期花費125人的工作天。GPT協助後,光是健保流程,每學期即可省下125人/工作天,提升校務行政效率。(備註二)

約會去哪、被分手怎麼辦都問他!FedGPT打造大學專屬校務助理

杜奕瑾也強調,FedGPT是專屬於企業、組織的「大腦」。無需連結到外部公有雲,不受與組織無關的知識污染。AI校務助理進入校園,逐步學習大學知識,就像一位訓練有素、對組織忠誠的員工,能正確又快速地回答校務問題,且絕不外洩師生的機敏資訊。

以東華學生常見的校園生活問題,實際詢問開源大型語言模型和NDHU-GPT,即可看出兩者差異。例如,當問及「我沒有機車,在校園有接駁車嗎?」,前者僅能粗略指引使用者上校方官方網站查詢,NDHU-GPT則可根據校內資料,正確答覆接駁車的路線。

在教育領域,可信任的 AI 尤其重要。然而,許多開源AI 模型的訓練素材來源於未經嚴格篩選的網路內容,在回答校務問題時,容易答非所問,甚至「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像是詢問「東華最美麗的約會勝地是哪裡?」,開源大型語言模型可能出現幻覺提供錯誤資訊,NDHU-GPT則會根據官方資訊回覆。

此外,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在訓練FedGPT時,也特別設計保護功能,阻隔種族、性別、地區、貧富差距歧視、髒話、色情等言詞,確保GPT 可生成合宜、適合教育場域的內容。

記者會上現場示範,以網路論壇上大學生的發文詢問GPT:「到花蓮念書,是不是好山好水好無聊?」、「過年前夕,我被分手了,誰可以幫我?」、「我考好爛,成績單可以不寄回家嗎?」NDHU-GPT的都能給出適切的建議,例如回覆花東值得探索的景點、正面引導學生尋求相關資源協助,如同一位溫暖的前輩,陪伴學生走過校園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圖說 AI校務助理NDHU-GPT每日24小時運作,回答學生關於校園生活的疑難雜症。

產學合作推動智慧校園,培育新AI世代人才

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表示,在2024年的世界創新大學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InnovationI)中,東華在全球千所大學中名列第86名,在「生成式AI應用」項目中更取得全球第11名的優異成績。隨著AI時代來臨,東華大學始終秉持著前瞻的精神,全力推動智慧校園。

徐輝明表示,東華大學跟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的AI校務助理,是智慧校園願景的第一步。下一階段,雙方將近一步深化合作,在各學院導入AI課程、建置AI助教、整合產官學界資源,培育未來產業所需的AI人才。在導入工具的同時,也著力於培養學生的AI素養,讓年輕世代學會以負責任的方式與AI協作,在知識殿堂中,更加自信地穩步前行。

備註一:平均每份文件 2,000字,合計超過5,000 份文件,約1,000萬字,人工閱讀以每小時 10,000 字計算,要讀1,000小時,每天讀8小時需近125天。
備註二:假設近1000名境外生每人問1小時,每個工作天8小時,1,000/8=125。

關於FedGPT

FedGPT (https://yating.tw/zh-hant/fedgpt-landing)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的落地式的大語言模型技術,由台灣自建的LLM技術,收集超過1000億token的繁體中文語料來訓練GPT。注重讓 FedGPT 的回答要有所本的回答,基於內部建立的知識庫或透過聯合學習的聯盟驗證方式來達到可信任AI模型。落實可信任負責任的科技原則,保障資訊安全。

關於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https://ailabs.tw)  在可信任AI的宗旨下,有效結合生成式AI,推出智慧醫療、 聯合學習、AI虛擬主播、未來場景生成攝影棚、新聞分析平台等解決方案。在人機介面領域,發展AI音樂藝術生成及語音辨識、語意理解等技術,應用於現今最受世界關注之假訊息、假新聞操作議題,觀察資訊操作的脈絡,相關成果在國際間興起熱烈討論,並屢獲國際權威期刊認證及刊登。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研究持續走在世界前沿,期望集結 AI 國家隊,整合人才、資源、產業鏈,建立台灣聯合學習產業大聯盟,從公有雲與私有雲聯邦式解決方案,推廣到全世界。

媒體聯絡人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PR

陳莞欣 Ellie Chen

Mail:wanhsin.chen@ailabs.tw

 

,

《2025台灣AI產業年會》以繁中打造全球第一個聯邦式GPT 杜奕瑾:台灣在全球AI賽局勝出的3大關鍵

【2024年1月22日】生成式AI熱潮席捲全球,2025年成為企業轉型與創新的核心驅動力。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今(22)日舉辦2025台灣AI產業年會,與會者包括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科技部前部長暨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陳良基、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沈柏延等,共同討論從後生成式AI(Gen AI) 、全球通用人工智慧(AGI)戰局到永續AI(Regenerative AI),為台灣企業打造突破競爭的成功策略,樹立全球AI版圖中的關鍵地位。

圖說 2025台灣AI產業年會「大師對談」主持人與對談人,由左至右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內容執行長黃兆徽、科技部前部長暨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陳良基、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沈柏延、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

2025 全球AGI競賽時代:台灣機會與挑戰

根據Statista資料庫統計,2025年全球AI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437億美元。與會專家指出,2025 AI發展要從GenAI到AGI,有數項重要趨勢,包括領域專精(Domain Expert)、主動發掘(Issue-Awaring)與主動修正(Self-Improving)。

未來的GPT將不像整天只沈浸網路推播資訊的通才,什麼都懂卻又什麼都不專精。產業需要的GPT是能根據組織需求、量身打造,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不僅能在特定領域中提供精準解決方案,還具備自我意識,可自主學習、解決問題並優化效能,適應多變的環境。

然而,生成式AI雖發展迅速,開發成本亦相當可觀。以微軟OpenAI為例,ChatGPT-4 最新版開發成本約為 4100 萬美元至 7800 萬美元。這些花費主要來自訓練大型AI模型所需的硬體和運算成本。另一科技巨頭Meta使用超過1.6萬張H100 GPU訓練其新模型,耗時45天,並計劃在2024年購買35萬張GPU。顯示生成式AI雖具潛力,但對一般企業而言入門門檻高、不易使用,推動技術進步需付出的代價高昂。

此外,歐盟人工智慧法案在2024年8月正式生效,逐步實施。法規強化對生成式AI的透明度要求、內容標識義務,違反法案的企業可能面臨高達數千萬歐元、或企業全球營收至高 7%的罰款。2024年底,義大利資料保護管理署 (Garante)認定Open AI 在訓練ChatGPT時,蒐集、儲存個人資料的方式違反《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DPR)的隱私原則,對其科處超過1500萬歐元的罰金面對新興的法規監理議題,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在這場賽局中,台灣提供永續、可信任、負責任的永續AI(Regenerative AI)解決方案,符合國際監管法規的趨勢會是台灣最主要的挑戰,同時也是以軟實力邁向全球機會。

圖說 杜奕瑾指出,提供永續AI解決方案,是台灣以軟實力邁向全球的機會。

AI TEAM Taiwan 如何在全球賽局中勝出?

杜奕瑾指出,2025年的AI賽局中,台灣成為新的「矽島」,讓AI可量產、進入家家戶戶。想成為在市場中引領趨勢、掌握商機的先行者,有3大關鍵:

1.全球電力軍備競賽中,打造可負擔、能源永續的GPT

AI的廣泛應用,促使國際科技大廠紛紛建設資料中心,電力需求上升,背後主因是科技大廠要求使用者將資料上傳至雲端,以使用其AI服務。AI模型的訓練和推論需要極高的計算能力,帶動資料中心的電力消耗快速增長。德勤(Deloitte)預測,以美國為例,資料中心用電量可能從全國總用電量的3%至4%,增至11%至12%。

在這場電力與算力的軍備競賽中,許多國際科技大廠採取建設、收購電廠的策略,確保充足的電力供給。台灣在地緣政治與乾淨網路上能從AI資料中心(AI DC)獲益。杜奕瑾認為,但台灣因先天能源有限,企業在追尋AI便利的同時,需考量企業、社會和環境的外部成本。未來AI模型的趨勢將從傳統大型通用模型,轉向企業最適規模專用模型。以節能減碳最低成本、最高效率,達標企業任務。

「企業不需全知全能的GPT,在特定領域,我們需要的是受專業訓練、謹言慎行的GPT。」杜奕瑾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專門為銀行開發的金融FedGPT專業經驗為例,銀行所需的GPT不是會聊八卦的GPT,而是能專業輔助員工服務銀行客戶的業務助手。

在繁體中文金融知識測試「TMMLU+」中,FedGPT Pro專業版以34B參數超越了搭載70B參數的TW-LLama3和LLama3.1-405B大參數模型,在開啟RAG功能後,許多表現更是超過GPT-4。

此外,FedGPT採用聯邦式資料治理模式,企業可搭配原本內部資料中心建立專屬的FedGPT,無需重複投資雲端資料中心,從而減少為用GPT所造成的資料遷移、重置與能源浪費問題。

2.GDPR、AI ACT上路,跟隨先進法規提早佈局市場

隨著全球市場對數據隱私、AI倫理的意識提升,可預期在2025年,將有更多國家針對AI治理、數據保護,實施更嚴謹的法規管制。無偏見、可解釋的AI,也將成為關鍵議題。企業若忽視此議題,不僅將面臨監管機構的壓力,也可能導致企業形象受損。

杜奕瑾提到,歐盟在2018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DPR)常被誤解為最嚴格的個資法規,2024年上路的《人工智慧法案》(AI ACT)更引發不少企業的焦慮。然而,比起缺乏明確指引導致企業無所適從,清晰的法規反而有助產業健全發展,讓企業知道如何在可信任的框架下使用資料。

「可信任科技是台灣的強項,抗拒是因為不夠了解。」杜奕瑾觀察,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定》和《人工智慧法案》的合規要求,正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只要應用涉及歐盟國籍的使用者,就必須符合其法規,這正是所謂「布魯塞爾效應」。雖然合規初期看似挑戰重重,但不遵循規範將導致競爭力下降。企業愈早採取行動、建立符合先進法規的成果,愈能優先進入全球市場。

他提到,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長期倡議的聯合學習模式,組織不必上傳自己的機敏資料至機構外部,即可透過聯合學習平台FedGPT訓練自家的專屬模型,無痛跟上全球法規治理標準

3.率全球之先打造國家級聯邦GPT,聯合學習模式守護企業機敏資料

杜奕瑾指出,台灣在高效能運算(High-Speed Computing)製造方面具備全球領先的實力,有能力訓練強大的 AI 模型。台灣產業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更率先全球,建立了全球第一個國家級聯邦式資料治理平台。今年更建立跨中心機構內部專屬的FedGPT服務,在符合國際AI法規治理之下,為台灣 AI 產業開創主動學習發展的新局面。

聯合學習平台最大優勢,在於允許不同機構在「不分享」原始數據的前提下,資料留在原地、模型參數聚集,達成主動式持續優化模型。在醫療和金融等高度重視數據隱私與合規性的領域,聯合學習不僅能強化隱私保障,也能提升模型的準確性,為行業帶來更大價值。

杜奕瑾比喻,以聯合學習平台訓練專業GPT,就像由專業機構培訓專屬員工到各企業內部任職。專職員工不只專業能力訓練有素,還全心全意待在組織內部,完全不混用外部派遣員工、不洩漏任何工作機密。例如,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協助多家銀行以聯合學習平台訓練的鷹眼識詐模型,各銀行的機密資料不出門,不使用任何外部API、一樣可強化GPT辨識詐騙型態的能力,並共享訓練模型的成果。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2025 年展望:FedGPT 新功能與應用場景

2024 年,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攜手多個產業合作夥伴,將 FedGPT 引入醫療、金融、教育及多媒體娛樂等領域,針對各產業的核心需求與痛點,助力實現數位化轉型與創新。

2025 年,FedGPT 作為 AI 代理(AI Agent),整合影視音多模態模型(VLM)與自動語音對話技術,具備圖片、影片和音檔解析能力,以及人臉辨識與物件偵測功能,拓展了其在企業場景中的應用範圍。

圖說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攜手多個產業合作夥伴,將 FedGPT 引入醫療、金融、教育及多媒體娛樂等領域。

FedGPT的特色包括:

1.「主動知識庫」(AutoKB)快速將企業內部知識轉化為GPT知識庫,回答專業問題。

2.「主動學習」(AutoML)在基礎模型之上,可建立執行特定任務的專屬模型。

3.「時事分析」(infodemic)2025年將推出的時事分析功能,GPT可即時理解並摘要當前重要議題時事,區分真實輿論以及網路虛假誤導操作,迅速為員工提供準確的市場資訊支持。例如,金融業可藉此建立即時KYB(Know Your Business) 報告,掌握與分析全球市場脈動,優化決策與服務

4.「主動助手」(AutoCopilot)規劃與執行組織內部複雜任務。透過模擬業務情境,搭配企業內部API、知識庫(KB)。可以把企業內部複雜的流程讓GPT學習並自動化。完全部署於組織內部,可藉由GPT學習組織學有專精人員、進而協助新進人員,加速新員工的成長,達成提升工作效率與業績。

「卓越中心計畫」啟動 為台灣培育下一代永續AI人才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於本次產業年會中亦正式宣布啟動「卓越中心計劃」,目標是透過尖端技術與資源整合,推動全台大專院校的AI應用與人才培育。

計劃首波邀請6位頂尖學者參與,分別為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宏毅、資工系教授陳縕儂,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授許嘉裕、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副教授李敏凡,政治大學資管系教授蔡瑞煌,以及東海大學資工系終身特聘教授楊朝棟。

「卓越中心計劃」的要點包括:

  • 推動學術應用與提升研究競爭力

透過台灣自主研發的大型語言模型 FedGPT,鼓勵全台大專院校採用尖端技術,提高學術研究效率,支援文獻摘要、數據分析與資料清理等多元應用,並增強國際研究產出之競爭力,讓台灣在全球AI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 建立台灣AI研究倫理規範,保障資料隱私與著作權

與學術界攜手合作,制定AI學術研究倫理規範,確保AI使用過程符合可信任與負責任的原則。AI模型應保障資料隱私與資料擁有者的著作權,避免使用者上傳資料被平台挪用或侵權,營造值得信賴的AI開發與應用環境。

  • 培育國際級人才,強化台灣AI軟實力

提供便捷且安全的平台與技術支持,助力教師與研究生提升AI技能,並吸引外國優秀人才來台、本國籍頂尖人才回流,進一步強化台灣AI軟實力,創造全球競爭優勢。

關於FedGPT

FedGPT (https://yating.tw/zh-hant/fedgpt-landing)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的落地式的大語言模型技術,由台灣自建的LLM技術,收集超過1000億token的繁體中文語料來訓練GPT。注重讓 FedGPT 的回答要有所本的回答,基於內部建立的知識庫或透過聯合學習的聯盟驗證方式來達到可信任AI模型。落實可信任負責任的科技原則,保障資訊安全。

關於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https://ailabs.tw)  在可信任AI的宗旨下,有效結合生成式AI,推出智慧醫療、 聯合學習、AI虛擬主播、未來場景生成攝影棚、新聞分析平台等解決方案。在人機介面領域,發展AI音樂藝術生成及語音辨識、語意理解等技術,應用於現今最受世界關注之假訊息、假新聞操作議題,觀察資訊操作的脈絡,相關成果在國際間興起熱烈討論,並屢獲國際權威期刊認證及刊登。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研究持續走在世界前沿,期望集結 AI 國家隊,整合人才、資源、產業鏈,建立台灣聯合學習產業大聯盟,從公有雲與私有雲聯邦式解決方案,推廣到全世界。

媒體聯絡人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PR

陳莞欣 Ellie Chen

Mail:wanhsin.chen@ailabs.tw

AI 學姐助新人準時下班,護理師滿意度高達9成!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攜手花蓮慈濟,研發成果醫療科技展亮相

【2024年12月6日】亞太最大AI醫療盛會「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展,花蓮慈濟醫院展示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的3大成果:生成式AI FedGPT輔助護理交班、製作入院、出院護理摘要,以及會說太魯閣語的虛擬衛教師,吸引眾人焦點。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國外慈濟的朋友看到,也覺得台灣走得好前面!」花蓮慈濟醫院是東部唯一醫學中心,護理師人力約1000人出頭,每年來院病患超過80萬人次。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後,由FedGPT製作的護理交班、出入院紀錄,生成準確度也超過8成,可減輕護理團隊工作負擔,護理師滿意度高達4.7分(滿分5分)。

圖說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左)、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中)與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吳彬安(右)合影。

FedGPT做護理交班紀錄,「AI學姊」助新進護理師準時下班

花慈虛擬衛教師的原型、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主任鍾惠君觀察,在繁忙的醫療現場,對新人挑戰最高的就是「護理交班」。

圖說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左)與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主任、虛擬衛教師原型鍾惠君(右)合影。

護理交班指的是紀錄病人的病況變化、生命跡象、接下來8小時的照顧重點等資訊,完整而詳細的交付給下一班護理團隊。過往的護理交班多是師徒制,一位護理師需同時整合6、7位病人的資訊,由資深學姊口述資訊,學妹筆記重點。不只考驗新人整理龐雜資訊的能力,手動紀錄也容易有所遺漏。除了影響照顧品質,也變相延長護理師的工時。

現在,只要一鍵按下錄音,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所開發的FedGPT就能根據醫病對話,整理病況資訊、製作交班紀錄,並列出交班事項提醒。哪一床病人該換藥、該檢查,代辦事項都有詳盡的文字紀錄可查看。GPT有如「資深學姊」,不只為學妹完成交班紀錄,還會細心叮嚀別遺漏工作。

圖說 一鍵按下錄音,FedGPT就能根據醫病對話,整理病況資訊、製作交班紀錄。

鍾惠君提到,近年的新人護理師,因為經歷了Covid-19疫情,護理實習大多改為線上進行。新人要獨當一面,往往需要學姊一對一指導3、4個月,甚至也有人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有了FedGPT協助交班,學妹可以更快上手,學姐也能專注於手邊的工作,提高團隊效率。期望藉由AI助力,可達「輕鬆交班新常態,準時下班無障礙」的目標。

最懂醫療的GPT!FedGPT醫療知識理解更勝大模型 

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團隊所打造的FedGPT,是全球首創無縫串接逐字稿 (ASR)、語音生成(TTS)、虛擬主播(Avatar) 以及聯合學習平台 (Federated Platform)的生成式AI。因應醫療場景,團隊蒐集超過150億token(詞元)的生物醫學知識語料,訓練具有生物醫學專業的醫療GPT。

隨著AI應用在醫療領域日漸普及,如何防止AI偏見、保護高度敏感性的醫療數據不外流,也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杜奕瑾指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長期倡議「保障人權隱私」的AI解方。聯合學習模式應用在醫療場景,可讓各醫院共享模型、不共享資料,確保高度機密的病患資料不外流,但仍可訓練強大的醫療語言模型。

此外,FedGPT「以小博大」,耗費少量算力資源,但以英文醫療驗證集「Open Medical-LLM」測試各家GPT 模型對於醫療知識的理解表現,FedGPT Pro的醫療知識理解表現在同等級 14B 參數模型的表現最優,在醫療領域的表現更與GPT-4相當,甚至勝過22B、34B等更大參數模型。FedGPT節能減碳,可輔助企業與機構更符合ESG永續發展目標。

花蓮慈濟醫院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導入AI輔助護理應用解方已有半年,並根據護理現場的回饋持續優化。例如,虛擬衛教師能提供18種語言的服務,甚至包含全球獨創的太魯閣語,已是一大突破。團隊也留意到病人提出「希望虛擬衛教師笑容更親切」的建議,進一步調整人物表情等細節,致力於打造更有溫度的護理科技。

鐘惠君表示,身為資深護理師,她期待AI引入護理現場後,不只可大幅改善同仁的工作負擔、減輕重複性的勞務,更能賦能病人與新進護理師,提升健康識能、專業職能,「挺護理師,才有未來!」

關於FedGPT

FedGPT (https://yating.tw/zh-hant/fedgpt-landing)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的落地式的大語言模型技術,由台灣自建的LLM技術,收集超過1000億token的繁體中文語料來訓練GPT。注重讓 FedGPT 的回答要有所本的回答,基於內部建立的知識庫或透過聯合學習的聯盟驗證方式來達到可信任AI模型。落實可信任負責任的科技原則,保障資訊安全。

關於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https://ailabs.tw)  在可信任AI的宗旨下,有效結合生成式AI,推出智慧醫療、 聯合學習、AI虛擬主播、未來場景生成攝影棚、新聞分析平台等解決方案。在人機介面領域,發展AI音樂藝術生成及語音辨識、語意理解等技術,應用於現今最受世界關注之假訊息、假新聞操作議題,觀察資訊操作的脈絡,相關成果在國際間興起熱烈討論,並屢獲國際權威期刊認證及刊登。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研究持續走在世界前沿,期望集結 AI 國家隊,整合人才、資源、產業鏈,建立台灣聯合學習產業大聯盟,從公有雲與私有雲聯邦式解決方案,推廣到全世界。

媒體聯絡人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PR

陳莞欣 Ellie Chen

Mail:wanhsin.chen@ailabs.tw

 

 

境外勢力意圖干預美國大選,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發布美選全年觀察報告

【2024年12月4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今(4)日發布美國總統大選前為期一年的協同資訊操作報告,有多項證據顯示存在俄羅斯、中國等境外勢力干預的跡象。境外勢力協同群(troll groups)意圖強化傳播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美國都會被威權政權控制的印象。這種操作手法讓日趨對立的美國政治陣營進一步極化,加劇社會分裂,傷害民主社會。

此外報告使用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所開發的認知安全工具Infodemic,分析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之間,涵蓋FacebookYouTubeX、微博、TikTok……等多個平台的383重點議題戰場(Battlefield)和330篇來自俄羅斯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State-affiliated media report)。

反猶太境外介選、移民、候選人司法與槍擊案件為主要議題戰場,操作美國衰退敘事

報告發現,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間,協同群主要聚焦於川普的豁免權爭議與拜登的健康狀況。然而,隨著7月川普遇刺事件的發生,操作重點出現顯著轉向。原先針對最高法院關於川普豁免權裁決的批評,逐漸轉移到推動擁槍議題,並散布川普自導自演或由「深層政府」(Deep State)策劃槍擊事件等陰謀論。

8月期間,這些協同群藉由「美國明尼蘇達州州長華茲(Tim Walz)將成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一事,炒作反猶太陰謀論,宣稱猶太人將控制美國政壇。同時,他們藉由「川普與馬斯克在X平台上的直播訪談」事件,指控訪談前遭受的網路攻擊源自德國與加拿大,並以此對比宣傳中國資安防範的即時性與有效性。

到了9月,操作群體進一步炒作外國勢力介入議題。YouTube、Facebook及TikTok上的協同群描繪川普與賀錦麗勾結俄羅斯的形象,而X上的帳號則試圖淡化外界對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擔憂。與此同時,微博上的帳號則同時散布上述兩種論述。

10月,協同操作的重心轉向美國內政,包括候選人健康狀況、非法移民、颶風災害應對,以及富人圖利等議題。11月大選結束後,微博上的操作活動明顯增加,散布美國社會日益分裂及衰退無可避免的敘事,試圖進一步加深社會對立。

協同群呼應官媒敘事,削弱民主聯盟信任關係  

報告指出,協同群呼應官媒的主要操作策略,有3大方向:

  1. 協同群的敘事和策略經常與俄羅斯、中國的官方媒體一致;  
  2. 協同群塑造候選人與俄羅斯勾結的形象,傳播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美國都會被威權政權控制的印象,進一步極化美國政治,加劇社會分裂。協同群的主要策略是指控川普和賀錦麗皆與俄羅斯勾結、批評美國的經濟與外交政策,並利用邊境與非法移民等議題削弱選民對兩黨的信任。 

  3. 除了操作美國內政,協同群也操作了北約協防、歐盟課徵中國電動車關稅、美中關係等國際議題,試圖削弱西方民主聯盟的夥伴關係,並將中國塑造為遭受西方打壓的受害者。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報告揭示了協同帳號群資訊操作的演變策略,凸顯出在數位時代,應對此類複雜且跨平台的資訊戰所面臨的挑戰與重要性。

完整報告下載 : One Year Cross-Platform Analysis of Troll Activities and Foreign Influence in 2024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關於Infodemic

Infodemic (https://infodemic.cc) 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開發的認知安全工具,可即時監控社群媒體上的資訊,希望透過AI技術來揭露資訊操弄與協同行動、阻絕惡意資訊的傳播,並辨識協同群的策略。

Infodemic平台使用FedGPT (https://fedgpt.cc) 揭露資訊操控、揭示協同行為與惡意資訊的傳播,並能識別協同群的敘事策略。透過該平台的認知安全掃描系統,企業可以驗證任何形式的資訊,例如網址、圖片、影片或文字。只需在該平台輸入資料並啟動掃描,系統就會告知該資訊是否為自然生成,或是否由利用演算法操縱公眾認知的協同行為者所傳播。一旦偵測到協同行動,該平台將揭露協同行為者隱藏的企圖,提供社群媒體機器人(bots)活動的詳細分析。此外,企業也能透過該平台上的圖表掌握資訊戰的複雜局勢、評估其影響,並觀察協同行為者與境外勢力的潛在聯繫。

關於Taiwan AI Labs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https://ailabs.tw ) 以開放演算法、原始碼與聯合學習發展國際可信任的研發成果;整合台灣人才、半導體產業鏈優勢,和累積的龐大綜合健康醫療資料,推動智慧醫療、人機介面、生成式AI等領域的人工智慧發展。 

在可信任AI的宗旨下,Taiwan AI Labs有效結合生成式AI,推出智慧醫療、 聯合學習、AI虛擬主播、未來場景生成攝影棚、新聞分析平台等解決方案。人機介面領域,發展AI音樂藝術生成及語音辨識、語意理解等技術,一大應用於現今最受世界關注之假訊息、假新聞操作議題,觀察資訊操作的脈絡,相關成果在國際間興起熱烈討論,並屢獲國際權威期刊認證及刊登。 

新聞聯絡人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PR

陳莞欣 Ellie Chen

Mail:wanhsin.chen@ailab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