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攜手開發AI智慧編輯系統,讓AI Agent成為新聞人的最佳夥伴

大合照1

圖說:左起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葉雲、吳琬瑜,及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董事長廖群。

AI時代來臨,資訊傳播節奏更快、海量內容分散閱聽人的注意力,挑戰媒體工作者如何迅速、準確地捕捉社會脈動、傳遞真實資訊。2025年,《天下雜誌》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攜手申請Google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支持的「nDX數位創新獎助計畫」,建立智慧編輯系統「AI Hub」,以自動化流程為記者減少編務負擔,更專注新聞本質。

AI Hub由《天下雜誌》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研發,願景是打造一套全球領先的媒體AI協作系統。基於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專長的聯邦學習架構,在不取用媒體資料的前提下,協助建立Agentic AI(代理型AI)平台。平台將串接《天下雜誌》過去40多年的報導知識庫,包含逾4萬篇、超過2億字的深度報導。全程僅使用正版授權的內容,訓練符合媒體需求的AI助手。同時,平台採取地端部署,所有資料皆留存在天下內部系統中,避免媒體機敏資料外流。

《天下雜誌》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相信,建立AI Hub有助提升內容產製效率,更能釋放新聞人的創造力,讓好內容以更快、更深的方式被看見。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吳琬瑜、葉雲也指出:「AI的加入是幫助記者做回新聞最初的樣子—理解世界、說好故事。」

在技術層面,AI Hub採用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發的Agentic AI平台FedGPT,功能聚焦3大核心方向:智慧工具激發創造力、文章上線流程優化,以及建立可擴展的AI應用架構。

這套智慧編輯系統會分階段開發15個AI Agent(AI代理),包含新聞產製流程前端的議題發想輔助、採訪素材整理,到初稿完成後的標題建議、SEO、AEO關鍵字優化。透過人機協作,AI自動完成數位時代的技術性編務,真人記者專注於採訪第一手資料,各自發揮所長。

此外,AI Hub更特別強調「安全與信任」。這項合作成果採取地端部署,將資料全數存放於自有伺服器中,讓AI能在媒體完全掌控的環境下運作,既確保資安,又能即時檢索、比對、引用《天下雜誌》多年累積的內容知識庫。

AI Hub經過嚴謹測試與優化,讓系統在穩定運行中不斷貼近新聞現場需求,確保AI生成結果的品質與可靠度;且平台內建「Guardian」內容防護機制,如同先為AI設下守門員,能自動攔截仇恨、歧視或不當語言,防止不良內容進入生產流程,維護新聞倫理與品牌信譽。

這些功能不僅提升速度,更讓AI成為新聞媒體人的「第二思考引擎」,幫助記者從資料中看見故事、從趨勢中發現洞見。

大合照2

圖說:AI智慧編輯平台(AI Hub)專案團隊合影。

《天下雜誌》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希望AI Hub不只是工具,更成為媒體人會思考的夥伴。《天下雜誌》期許,「AI讓人發揮核心價值。我們希望透過AI Hub,讓新聞人更自由地思考、創造與發聲,這正是媒體數位轉型最重要的靈魂所在」,讓新聞人能信任地與AI並肩工作。

天下雜誌近年數位轉型里程碑:

數位轉型報告(201820192023)

2017年 推出天下數位全閱讀,開啟線上新聞付費服務

2022年 AI語音朗讀服務 Sky上線,主打「零碎時間,聽遍天下事」(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技術合作) 

2023年 AI人機協作應用,天下每日報app推出「國際新聞掃描」單元(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技術合作)